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至最新中国美术学院本硕博生的200余件佳作首度整体亮相,这不仅可以看出中国美院中国画的传承沿革,其实也是现当代中国水墨创作的最高水准。“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昨天在中华艺术宫揭幕。此次展览是在江南沉淀近百年来首次全面展现学脉的系统性大展。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以“学脉”为核心,“时间”为轴线,“学统”为底色,通过“临云”“粲风”“觅神”“问道”四大板块,展现了中国画学脉的百年塑造之旅,从经验到学理,逐步勾连起国脉征程层层递进的精神与实践线索。
应该说,“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的是一类画种的学院长成史。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巨匠都曾在此教学。所以此次展览,将大师之作和学生之作一同展出,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昭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文联主席许江,之前也曾长期担任中国美院院长。他告诉记者,1928年,国立艺术院创立伊始,即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这贯穿至今的国美“四句教”,将艺术的研究置于“东”与“西”的巨大背景之下,来提出融合和创造的使命。
这个使命从来没有间断过。许江说,1950年代末,潘天寿提出人、山、花分科的思想,拟定临摹加写生的课程结构,奠定了师古人、师造化进而师心独造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画艺者,奠定了国美国画浑厚的基础与叠新的人才。国美的国画王牌自是由此兴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