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传承越剧“范派”艺术 云端飘来“爱越之声”

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韩婷婷跨界新作在沪分享

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880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今年是越剧“范派”宗师范瑞娟诞辰百年。为了纪念恩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市级非遗项目越剧“范派”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韩婷婷昨晚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她以潜心创作的三首越歌为引,与作曲家何占豪、舞蹈家王佳俊以及音乐唱作人王昊展开了一场颇有深意的艺术对话。

    韩婷婷这次带来的三首越歌分别是《爱竹之人人似竹》《对话苏轼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对话苏轼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而这些作品都与恩师范瑞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师范瑞娟别名范竹山,她一生爱竹,仰慕“竹”的品格。此次,韩婷婷推出的《爱竹之人人似竹》就是一首以“竹”为名传递“思念”的越剧开篇。“人如竹,竹似人,固以树德、直以立身、当得一代宗师。”她说。而在《明月几时有》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韩婷婷更是大胆创新,将越剧和传统诗词入歌,让“梁山伯”对话“苏东坡”。

    这些作品让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听懂了。他在现场说,比如《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本是苏东坡悼念亡妻所写的名篇,但是现在韩婷婷通过巧妙创作,将这种对亡妻思念变成了对恩师的思念,毫无生硬和违和感,让今人听了为之动容。

    虽然说,韩婷婷此次带来的三首越歌风格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它们都充满了创新精神。让“梁山伯”与“苏东坡”对话是一种创新,让越剧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也是一种创新。而这正是范瑞娟等一批越剧宗师毕生的追求。“越剧之所以能始终以青春姿态,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越剧迷,源自剧种不断求新求变的基因。”韩婷婷告诉读者,“我们老一辈艺术家、流派创始人,没有一位不是在创新中发展。作为当代越剧人,我们也在不断拓展越剧的外延,让越剧以更多元的面貌融入当下,让越潮涌动年轻的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8传承越剧“范派”艺术 云端飘来“爱越之声” 记者 郦亮2024-09-24 2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