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家门前的剃头摊、零拷老酒的酱油店、虹口的老电影院、成片的石库门建筑,这些旧物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而逐渐消失,终于成为“往事”的一部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将这些都写进了他的新书《魔都往事》里。日前作客浦东图书馆学习读书会时,他分享了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
《魔都往事》是一本散文体回忆录。重在回忆,而文笔却具有散文式的优美。在这部作品中,徐静波从幼年写到1979年参加高考的人生起伏,并配以文史资料,考证道路和建筑的前世今生。伴随着对成长经历的叙述和生活空间的变化,徐静波回忆了虹口吴淞路、四川北路、海宁路一带,黄浦南京东路、汉口路、浙江路一带的街面风光和市井生活样貌。
“这些老房子背后的丰富故事,展现了上海深厚底蕴。我在此结识良师益友,也见证了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徐静波谈到,在每个人的往事中,个体生命与城市整体文脉融为一体,这也使上海故事更有厚度、更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