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

香港弦乐团来沪

《繁花》绽放百年黑石公寓

记者 陈宏

本文字数:1350

    快闪现场。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当电视剧《繁花》中的金曲串烧和《上海滩》的旋律,在见证了上海百年繁荣演变的复兴中路黑石公寓区域奏响,不少中外游客甚至咖啡店店员都跑了出来侧耳倾听,还有国外小朋友跟着旋律跳起了舞……10月28日晚,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在上海城市音乐草坪举行,乐团创办人、艺术总监姚珏率领的香港弦乐团在登台前,先赶到衡复风貌区来了一场快闪,让香港和上海的“双城记”因艺术而动人。“这是两个城市的情感连接,两个城市音乐之间的共鸣。”出生于上海的姚珏告诉记者。

    改编《繁花》,是姚珏率领的香港弦乐团差异化定位的体现。

    姚珏在上海长大,16岁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前往旧金山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求学。毕业后,姚珏以独奏家的身份活跃于世界舞台。去到香港发展,她担任过香港演艺学院校董会的成员和学术事务委员会主席,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姚珏萌发了创立一支乐团的想法。

    “每年演艺学院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十多年前,偌大的香港只有香港管弦乐团和香港小交响乐团两支乐团。音乐专业的学生全都涌向这两支乐团,然而名额却十分有限,绝大多数毕业生最后只能选择去教书谋生。”姚珏感叹,“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才是他们理想的归处。”

    原本是独奏家的她,在乐团于2013年成立后却发现,自己和管理团队“什么都不懂,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改进”。在艺术定位上,姚珏发现香港的市场并不缺好的古典乐团,香港弦乐团必须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路。对民谣、流行歌曲的改编,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乐团独有的艺术底色。另一方面,乐团每年都有两场和管弦乐团合作的音乐会,在提升乐手演奏技艺的同时,也积累更宽更广的古典乐曲目。

    “古典音乐家不能躺在舒适的环境下,要敢于去挑战,跨出一步。”近日,姚珏与香港舞蹈团合作大型舞蹈诗《快雪时晴》——王羲之书法随想,突破文化疆界,将西方弦乐的抒情性与东方书法的刚柔并济相交融,以期让观众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情感共鸣。

    其实,不仅仅是《繁花》金曲串烧,香港弦乐团也会改编各地的民谣,将之带到香港和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姚珏与香港弦乐团多年来的坚守。“用世界共通的音乐语言,向全球的观众介绍中国文化,弦乐艺术是很好的媒介,关键是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姚珏表示,中国文化是中国艺术家的根,香港弦乐团的每一次海外巡演都会有意安排中国作品,身体力行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迈入第二个十年,不断探索创新的姚珏对香港弦乐团的发展有着更多期待。“从专业上,我希望香港弦乐团能进一步提高,成为亚洲最好的乐团之一,通过我们的弦乐艺术,让更多的西方观众爱上中国文化。同时,也希望我们的音乐能够影响更多的孩子,改变他们的家庭、人生和未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7《繁花》绽放百年黑石公寓 记者 陈宏2024-10-29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