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会工夫,巧手裁出了灵动“进宝”!本届进博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研一学生王桐予是一名深藏不露的“小叶子”,在今年成功被认定为第六批庄河市级非遗传承人。此次,成为“小叶子”的她还把“非遗剪纸×进宝”带入进博会,用年轻人的方式让非遗潮起来、活起来。昨天,记者继续跟着超能“小叶子”拜师学艺,收获一只可可爱爱的剪纸“进宝”。
00后的王桐予和剪纸相伴了十余载。她告诉记者,庄河剪纸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随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的六姨奶韩月琴是庄河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和领军人,我作为韩氏剪纸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剪纸,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剪纸相伴了十余载。”
在王桐予看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剪纸这种非遗手艺的魅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此,她几乎每年都参加非遗展览和庄河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进万家活动,在活动中,她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剪纸经验,一起创作剪纸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剪纸,享受剪纸的乐趣。
本届进博会,王桐予作为“小叶子”走进进博场馆,参与网上新闻中心的运营和维护工作。这次,她也把自己的特长融入进来,希望在这一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上宣传非遗剪纸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志愿服务闲暇之余,王桐予为今年进博会创作了“进宝”为主题的系列剪纸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剪纸图案,恰是非遗艺术与进博精神、进宝形象、海派文化的巧思结合。有“进宝”的经典形象,有和华理吉祥物“小花梨”携手同行的联名“进宝”,有戴龙帽的“进宝”等。其中,戴龙帽的一幅作品中,剪纸作品形象整体呈对称形象,“进宝”还手捧两个大元宝,这是今年第七届进博会的“限定”装扮。
“遇见喜爱剪纸的朋友总会让我十分激动,愿尽己所能让更多人用剪纸装点生活。”王桐予的初心不变,她继续传承并宣传着剪纸,让非遗艺术开出时代之花,让更多年轻人零距离感受到剪纸文化的魅力,也为其传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