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专门机构——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他们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在中央特科成立97周年之际,青年报记者在“红色堡垒——中央特科上海印记探访”中,实地采访“红色摇篮”——大同幼稚园。跟着95后讲解员钱蕴,追忆隐蔽战线的英雄先烈,寻访隐蔽战线的上海印记,纪念隐蔽战线的不朽功勋。
一张宝贵照片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本图文并茂的小画册、一场流畅动人的讲解……对于讲解员、大同幼儿园教师钱蕴而言,给20后的幼儿园小朋友用图文读本,讲述上海隐蔽战线的英雄先烈故事,是一件非常有使命感和荣誉感的事。
“大同幼稚园不是一所普通的幼稚园,而是‘红色摇篮’。”钱蕴拿出读本,一边向记者展示其中的一张老照片,一边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
“这张是我们唯一一张当初大同幼稚园的合照,是中央特科董健吾创立幼稚园时,带领抚养的儿童在上海复兴公园拍的合照。”钱蕴介绍道,1930年3月,上海的党组织让中国革命互济会出面,由中央特科的董健吾负责,创办了大同幼稚园,董健吾任园长。大同幼稚园曾抚养多位党的早期领导人子女及烈士遗孤,其中包括毛泽东和杨开慧的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彭湃的儿子彭小湃,恽代英的儿子恽希仲,蔡和森的女儿蔡转,李立三的女儿李力,以及杨殷的儿子、王弼的女儿等。
“为了让现在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大同幼稚园成立背后的故事,我们基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在读本中,还将这张意义非凡的老照片绘制成卡通版。让小朋友在认一认、看一看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这张老照片背后的含义。”钱蕴说。
一匹“小红驹”
如何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朋友的国家安全意识?在大同幼儿园的楼梯处、校门口,放置着颜色鲜红、印有五角星的“小红驹”。
钱蕴介绍道,“小红驹,是我们的一个IP,其寓意是今日小红驹,明日千里马,希望小朋友能像千里马一样在未来奔腾。”看着“小红驹”,小朋友们会想起隐蔽战线的先辈在“红色摇篮”保护着革命者的后代,为党的光辉事业积蓄输送力量。他们为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幼儿园的名字之所以叫“大同”,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和平相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红色之地,如何薪火相传?钱蕴说,“教育领域就是教书育人,我们青年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引导小朋友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牢记国家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