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都市

马星星:来中国,是我这辈子可能最好的选择之一

把中国文化展示给世界看

记者 陈宏

本文字数:1856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有个人把我当作外国人,我就很自然地当成笑话去讲给我同事听,‘你知道吗,那人还以为我是外国人!’我同事很吃惊地盯着我说,‘星星,因为你就是外国人啊!’我这才想起来,我好像确实是个外国人?”给记者讲这个“笑话”时,在上海已经生活了15年、如今就职于上海交响乐团事业发展中心的亚美尼亚女孩Astrid Poghosyan(马星星)还是乐不可支。2009年在亚美尼亚国内的高中毕业后,她选择了来中国留学,她说现在的自己“思维方式已经完全中国化”,“当年‘随便’的一个选择,便成了我这辈子可能最好的选择之一”。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选择姓马

    是因为两国的历史渊源

    亚美尼亚是亚欧交界处的典型内陆国家,被土耳其、伊朗、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四周环绕,性格活泼的马星星高中时就想走出国门“闯荡一番”。“因为那时候年纪还很小,我妈妈不放心,不让我出国留学,所以我就决定申请国家奖学金——相当于国家保护你嘛。”学习小提琴的她来到了“小时候在动画片中了解过”的中国,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表演专业,一路读到硕士,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惟玲教授,从此顺风顺水、一路生花。

    外国人来中国,都想取个很有意义的中国名字,但刚来中国的马星星还不识中文,别人得知她的本名Astrid是亚美尼亚语中“星星”的意思后,就帮她取了这个可爱的名字,她也一直沿用至今。“我想既然名字已经随便取了,姓什么我可得好好想想,得能体现人文历史。”她小时候看过亚美尼亚系列民族英雄的书,其中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讲述亚美尼亚马米尼克扬家族的,“据说这个家族的祖先,是(三国时期)马超的后人,他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亚美尼亚”,小小的她当时就说,自己长大以后要嫁给这个家族,“也用这个厉害的姓”,不过如今她总是以此调侃还未结婚成家的自己,“来到中国了,那我就自己跟着马超姓马吧,这样我亚美尼亚人的身份在中国就有它的意义了”。

    想出点力

    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2016年,马星星即将从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同一年,上海交响乐团创办的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经过全球报名和选拔,并确定于8月开始在上海举办三轮现场比赛。她的导师徐惟玲和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后人大卫·斯特恩共同担任了这项国际大赛的联合评委会主席。

    “我在上音读书时,就从未将自己单纯定位成小提琴演奏者,我一直在参加学校学生会,参与慈善活动、录制节目,每天都很忙碌。”她笑着说,自己跟着导师的足迹到了上音隔壁的上海交响乐团担任了大赛志愿者,负责接待国际评委和选手,对乐团和音乐事业幕后工作的熟练程度,一下子就打动了乐团方面,“所以在比赛颁奖礼后,上交就问我是否愿意加入乐团。”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也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交响乐团,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在国际化和职业化上频频发力,除了乐队招聘国际演奏员,行政也同样需要能自然衔接东西方文化的工作人员。马星星没有经历同龄人大学毕业时可能会遇到的“gap year(空窗期)”,学校和职场“自然而然地就衔接上了”。如今,作为上海交响乐团事业发展中心项目经理的她,负责乐团在社会个人资金捐赠等方面的创新拓展工作以及一些涉及国际沟通的工作,“我在中国长大,我能够理解两种不同的观点,我的作用就是沟通和融合,助力乐团去打造国际影响力。”正因为她对乐团的热爱和努力,2023年,她荣获上海为表彰和感谢杰出外籍人士的“白玉兰纪念奖”。

    对于乐团如今的发展方向,马星星也高度认可,“大家说到上海和中国,似乎理所当然会提及经济发展,但我一直说,如果经济没有文化背景支撑不行,拥有已有145年存在历史的上交,也在某个层面代表了上海的文化发展程度”,而作为乐团的一员,她说自己很有责任感“把中国文化、把中国除了经济之外的另一面,展示给世界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4把中国文化展示给世界看 记者 陈宏2024-11-16 2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