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90后孙依婷,有着三重身份:公务员、兼职心理咨询师、帮教志愿者。
不久前,在首届新入会帮教志愿者宣誓大会和第十四届“爱的黄丝带”法治宣传进社区首场巡演活动中,孙依婷与其他29名志愿者一同举手郑重宣誓:积极帮助帮教对象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为上海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孙依婷是社会学专业硕士,本职工作涉及社会管理,2020年接触帮教事业,已经先后帮教过10名帮教对象。
“虽然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但是在志愿者微小的付出当中,真的会改变一个又一个帮教对象的生命轨迹。”孙依婷告诉记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爱的,而当他们越过社会的规范去触犯法律的底线,并不意味着他们天生就是恶人,更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身边的人,需要整个社会,需要这个环境体系给他们多一些包容,我们帮教志愿者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让帮教对象走上正途。”
让孙依婷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名叫苏苏(化名)的帮教对象,因为年少无知,沦为一起网络诈骗案的帮凶,被判了缓刑。孙依婷和伙伴们刚开始接触她时,感觉她就像是一只刺猬,充满了攻击性,第一次见面就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孙依婷没有放弃。
后来了解到苏苏的身世以后,孙依婷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苏苏是被父母送养的,这让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跟养父母关系比较对立,这就更需要帮教志愿者去接纳她包容她。
从做朋友开始,孙依婷和其他专职心理咨询师开展了对苏苏的帮教,这也是他们创新性地将心理疗愈、艺术性表达教育引入帮教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开展了音乐疗愈、绘画疗愈、表达性艺术互动、家庭关系沙龙等活动,再加上“一对一”的面询,帮助苏苏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就这样,“小刺猬”渐渐柔软,苏苏重建了生活的信心,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心里开始有正能量了,也把帮教志愿者们视作好朋友。一年的矫正周期结束后,苏苏泪流满面,希望能继续跟帮教志愿者们来往,她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也让孙依婷更加体会到帮教工作的成就感。
此番,20名帮教志愿者与20名特殊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关爱认领。这是市帮教协会志愿者和民盟上海市经信委盟员首次以“一对一”结对延续关爱的形式对特殊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关爱,通过提供资金、物质和其他形式的帮助,确保此类未成年人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或直至高中毕业。
[数据]
上海目前注册登记的帮教志愿者有13369名,其中男性6317名,女性7051名,30岁以下1220名,本科以上学历4806人。市帮教协会积极动员、鼓励和推动各区帮教协会吸纳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有专业志愿者2794名,其中律师190名、心理咨询师544名、医生61名、教师108名、公务员676名、社会工作者12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