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聚势向新 质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在静安区举行。经过一个多月的初审和在线评审后,最终60个参赛项目进入决赛答辩汇报环节。
文/盛夏
青年智潮 质领科技新纪元
本届大赛共收到报名项目293个,其中60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大赛决赛。在决赛答辩中,这些晋级项目又被按照赛道与行业分为了6个答辩组,现场采用了“项目团队现场展示答辩+专家评委打分”的方式进行,共计21位来自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知名高校、行业协会等多方面行业领域专家组成决赛评委,根据项目团队展示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决赛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了团队在以上新赛道上创新创意的成果,或致力技术革新,或助推产业发展,青年们从自身领域出发,积极探索各领域在全新赛道上的突破口。
传统的骨病灶清除植骨手术不仅耗时长、恢复慢,而且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众多骨病患者因此遭受极大痛苦。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名为“骨病灶清除植骨机器人”的创新设备。根据项目负责人单浩杰医师的介绍,该机器人采用一体化集成技术,优化了手术流程,实现了手术的智能化、微创化、快速化及安全性提升。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精确清除病灶,还能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创伤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收益,缩短患者住院周期,降低治疗成本。此外,该技术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融合了前沿的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混合现实(MR)等多项高科技手段,促进了医疗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此举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真正实现了医疗科技成果服务于民的目标。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贸易国,海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海量、管理复杂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上海静安区的青年团队——上海飞驼数智航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飞驼可视化海运AI智能平台”项目。该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将海运行业的潜在价值最大化,为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在答辩现场,演讲人员通过模拟操作智能平台和讲解项目运行模式,展示了项目的行业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不仅技术领先,还得到了静安区的大力支持。据参赛者透露,静安区在办公场地租金、场地面积、选址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扶持,为创业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静安区还积极为创业公司搭建展示平台,助力企业成长。
点燃青年创新火花 搭建成长快车道
紧随“十四五”规划及“科技强国”战略步伐,2024年青创赛以创新为翼,精心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量子科技九大前沿赛道。这些赛道不仅响应了国家对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迫切需求,更为广大青年才俊搭建了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的广阔舞台,激励他们勇立潮头,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当满怀创意的青年人才,邂逅由各领域精英汇聚的导师团,项目展示现场时而思维碰撞,时而灵感迸发。众多导师由衷感慨,面对复杂的挑战、未来的机遇,青年人展现出更为独特且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与青年人交流的过程,也让不少导师仿佛重燃青春,收获满满的启迪。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的副教授郭为安在听了参赛选手的演讲后感触颇深,尤其是在得知不少参赛团队内队员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时,更是对当代青年人的整体素质表示了赞叹:“年轻人虽然在经验上存在不足,但是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有着独有的优势,这些年轻的团队因为年龄优势,未来还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看他们自信地站在台上介绍自己的项目,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前途似海’的震撼。”
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来自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的高璇作为评委,在接受采访时深入剖析了大赛的评审标准:“大赛从项目的创新能力、产业化程度,以及在专精特新领域的独特性,这几个维度来对参赛项目进行考量。”与此同时,高璇还提到,“青年的成长成才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大环境对青年的帮助,上海目前仍然需要不断营造创新氛围,让青年人感受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友好,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年人的创造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本次大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承“为党育人”的崇高宗旨,致力于成为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主办方期望,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激发青年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科技与创业的浪潮中大展身手,更希望每一位青年都能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与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
据悉,决赛结束后,大赛主办方将综合初赛成绩和决赛评委打分评选出大赛金奖、银奖、优秀项目奖,并择时进行宣布和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