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基层治理有很多种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面貌。局后居民区党总支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推进“零距离家园”建设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是人,做好人的工作,将所有与区域相关的人员都纳入到基层治理的框架中,不留死角,形成合力,共治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居民区基层治理。
文/杨颖
一条小马路,费思量
局后居民区是一个混合居民区,老公房、商品房都有,区域内还有一所小学。而最让居民区干部头痛的是那条一半名为“徐家汇路77弄”,一半名为“局门后路”而实际上只有弄堂那么宽的小马路。
这条窄窄的马路蜿蜒穿过居民区,穿过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路”两边紧贴着的是老公房的底层裙楼。裙楼分别租给了三家快递站和一家垃圾打包站。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路上快递车辆无序进出,半夜卸货严重扰民,快递小哥横冲直撞,垃圾打包站气味熏天,居民怨声载道,小学生放学时更是人车冲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局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琮勇说,不解决好这条小路的问题,居民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居民区就不会和谐。因此,他们把啃下这块硬骨头作为建设零距离家园,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
垃圾打包站有租赁合同,劝退困难,他们在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的帮助下进行公益诉讼,摆事实,讲道理,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最终,垃圾打包站退出了这条马路。卢湾实验小学有一个放学点在这条小马路上,他们跟周边单位协商,减少业务车辆通行,同时,用隔离桩在小学门口圈出了一块安全区。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努力下,这条小马路的面貌终于有了改观。
几家快递站,商共建
从标着“徐家汇路77弄”的小路进去,一路上可以看到中通快递、菜鸟快递和京东快递的分拣站,三家快递站成为了这一片商业裙楼最大的支撑,一度也成为这里的乱象之源。大型或中型的货车在这里进出,给居民的出入带来安全隐患;快递车时常半夜卸货,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取件派件的小哥电动车快速穿行随意停放,也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居民区党总支组织走访,动员快递站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在党总支和居委会的协助指导下,快递站参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业务活动,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整洁的措施。比如,要求半夜车辆不进入居民集中区域,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车辆避让高峰,要求快递小哥要遵守交通规则,车辆有序停放,各家都做好门前保洁工作……对于居民区党组织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的做法,快递站员工很认同。在居民区举办各项活动时,快递站也经常会派员工担任志愿者,与居民同乐。现在走进这条小路,你会看到,虽然两边房屋老旧,但街道整洁,车辆进出停放有序。
共话益小站,向明天
居民区党总支认为,快递业是居民需要的新型行业,其中有很多新就业人群,因此,对于快递站不能像对垃圾打包站那样一清了事。他们通过反复走访,沟通交流,将快递站纳入“零距离家园”建设。同时,他们也主动关心这些在居民区工作的新就业人群,组织他们加入地区工会,让快递员工有了归属感。他们还针对快递员工组织送温暖活动,指导他们关注自身健康,防止电信诈骗。
渐渐地,快递站和居民区之间有了情感联系。在一次座谈中,有快递小哥提出:希望利用小区路边的一座凉亭做他们的休息点。在党总支的牵头下,快递小哥代表和居民代表共坐一堂,最后决定将凉亭改造为“益小站”,给快递站员工有一个休憩的场所。局后居民区党总支没有用简单的项目思维,而是将这一项目变成了增强新就业人群和居民区融合的重要环节。他们以“童心筑梦,共绘社区新画卷”为题,邀请卢湾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快递小哥共同设计,最后收到了76位学生参与的73份方案。这些方案经居民评审,采用了其中很多好的设计思路。
现在,方案正在报批,属于居民和快递小哥的益小站即将打开局后居民区基层治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