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亲手制作掐丝珐琅饰品、近距离围观书画修复现场、用漆画绘出敦煌……近日,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三位B站手工区UP主现身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来到“跟着UP主学非遗”的活动现场。活动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这也是青年报原创栏目“UP主对话博物馆”首次举办线下活动。
书画修复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UP主在下曼妥思将一张老画带到“跟着UP主学非遗”活动现场时,观众一片沸腾。
在下曼妥思告诉记者,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小写意画作。作品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已经碎裂成了很多小片,而要将这些碎片复原成一张整画,十分考验修复师的功力。
谈到文物修复在青年人中的大热,在下曼妥思对记者表示,这其实体现了当下青年人的一种心态,“他们需要解压。看着一张破损的古画恢复如初很治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很精妙的中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的技艺。”
UP主雁鸿Aimee显示了她对非遗技艺的独到见解。她带来了“教你做掐丝珐琅饰品”的内容,让在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式美。雁鸿Aimee告诉记者,非遗技艺的传承还是有一定的门槛,而耐心是第一个要素。还有就是要有自己的审美,相同的材料不同的人做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需要边做边看怎样是最好的效果。
雁鸿Aimee说,非遗技艺不是生硬地普及,而是要使其与当下生活相结合,使之符合今人的审美。“我觉得可以结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东西去设计,比如非遗去和一些游戏结合,或者是动漫结合,或者是一些有趣的事件结合,通过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方式去渗透进年轻人的生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
传播传统文化是一条漫长的路
拥有149万粉丝的UP主我是超人cr一出手必是精品。因为这次是在“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现场举行活动,所以我是超人cr就教大家“用漆扇绘出敦煌”,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在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敦煌文化的同时,将敦煌文化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场景中,同时又被注入创新性的血液,让敦煌文化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在年轻人面前,激发我们年轻人对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是超人cr告诉青年报记者,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体系和丰富的文化符号而闻名。将这些元素与漆扇的传统工艺相结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以确保最终作品既能体现敦煌艺术的精髓,又能展现漆扇的美学特点。
我是超人cr表示,传播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迈入新时代,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日益增强。我深刻感受到东方美学对我们年轻人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我愿意把传统文化和自己的创新想法相融合,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等方式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
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
本次活动由青年报与哔哩哔哩联合举办。B站非遗专项负责人风眠对青年报记者表示,敦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敦煌艺术广受年轻人关注。这次结合敦煌展设置一些手工体验环节,如文物书画修复、制作敦煌色彩漆画扇,让年轻人跟着UP主学非遗,亲身参与非遗手工体验,可以增加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了解。未来,“跟着UP主一起学非遗”系列活动会带领大家走进各地博物馆、美院高校、电影节、艺术市集,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体验中,一起以非遗手艺解锁中国,用传统之美走向世界。
青年报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是原创栏目“UP主对话博物馆”的又一全新尝试。“我们希望以此作为桥梁,使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挖掘优质的B站UP主资源,让展品‘活起来’,让互动‘热起来’,让网上思政课和美学教育‘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