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12月6日举行的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表示,站在第二个五年开放发展的新起点上,临港新片区将始终把金融开放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把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创新金融中心,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国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更多的临港贡献。
加大新兴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
陈金山表示,自2022年首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举办以来,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迈入了加快发展、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加快建设滴水湖金融湾,金融湾一期即将全部建成启用,已经有600多家新兴金融机构落地展业;加快对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金融开放压力测试,在全国率先试点公募基金领域数据跨境流动,放宽非居民并购贷限制;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金融开放平台,建成投用了国家级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加快建设股权投资聚集区,支持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加快发展;加快落地新兴金融业务场景,实现了国产飞机走出去和国际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记者了解到,站在第二个五年开放发展的新起点上,临港新片区将聚焦三个坚持。将坚持国际化发展思路,打造离世界更近的新兴金融中心;坚持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打造与产业实体更紧的新兴金融中心;坚持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重,打造和人才更亲的新兴金融中心。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人才政策具有优势的区域,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基础教育是临港耀眼的名片,“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是这个城市鲜明的品格。同时,临港新片区更加聚焦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让各类人才在临港安家快人一步、落户快人一步、成功快人一步,营造出“近悦远来”的良好发展环境,继续支持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的发展,加大新兴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据介绍,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以构建系统性学科和架构,来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学院成立了ESG金融研究中心和再保险创新研究中心两大智库平台,对接国家一流金融智库与学术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用专业的视角和前瞻思维,为区域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让金融和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首席战略官钟儒育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开放的步伐,滴水湖金融湾是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的核心承载地之一,外资机构自然而然地希望把一些业务集聚在临港新片区。临港不仅有金融产业的发展,也有产业链,比如智能汽车制造,民用航空和航运等。”钟儒育表示,临港新片区有三大优势。第一个优势体现在交通枢纽。滴水湖金融湾15分钟到达浦东机场,60分钟抵达虹桥枢纽,100分钟内抵达周边长三角重点城市。第二个优势体现在面向未来的产业集聚,如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级前沿产业集聚和特色园区的快速集聚成长。第三个优势体现在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
临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未来的新兴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正在加速集聚、产业发展显示出强劲动力。滴水湖金融湾是临港面向未来,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窗口。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及其系列活动将通过17场活动,助力临港新片区探索新格局下的新兴金融开放、创新与发展路径,实现高水平开放下的金融安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