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郦亮 作为中国重要地方剧种,柳琴戏分布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的广大地区。江苏柳琴剧院11月12日将携原创大型柳琴戏《窑湾往事》亮相天蟾逸夫舞台。这也是1958年以来,该院团第一次携柳琴戏大戏登陆上海。
柳琴戏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演员演唱末尾往往有“拉腔”,唱腔一拉,整个演唱就抑扬顿挫、百转千回起来,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所以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在1998版《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中就大量运用了柳琴戏的拉腔元素,至今已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
此次来上海演出的柳琴戏《窑湾往事》采取双线结构,借助现代古建筑修复师时扬的视角,揭开一段尘封的古镇记忆,进而以运河女儿青鸾的传奇人生,对窑湾的历史脉络、运河精神进行一次有温度的梳理,展现了两个不同时代精神的冲击与对比,呈现出源于大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剧中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正应和了柳琴戏的百转千回,令人难忘。
本剧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知名编剧罗周任剧本指导,华春兰任编剧、著名昆曲艺术家石小梅任导演,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盛小鹰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杨庆锦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王文晶任服装、化妆造型设计,国家一级演员张晓霞、周小翠、刘林林、李庆凯任唱腔设计。
据悉,在本届白玉兰奖的激烈角逐中,《窑湾往事》是重要参评剧目之一。该剧不仅展示了柳琴戏“拉魂腔”的独特艺术魅力,还融入了大运河文化、非遗项目邳州运河船工号子等文化元素。而此次申报主角奖的国家一级演员张晶,表演成熟稳定,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演出中,柳琴戏的独特韵味充分体现,观众沉浸在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清末的大运河畔,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和窑湾古镇的韵味。
江苏柳琴剧院院长韩梅表示,《窑湾往事》是他们院团近年创排的重要剧目,蕴含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国家级非遗项目江苏柳琴戏等众多文化非遗元素,这在过去的作品中是罕见的。这次上海之行,对于江苏省柳琴剧院而言,不仅是要把精彩的柳琴戏表演带给上海的观众,更是用方言传递着徐州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为沪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搭建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