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小银球“转动”新动能

乒超总决赛变“留量”蕴“商机”

记者 蔡娴

本文字数:2774

    2025年元旦,震耳欲聋的声浪在上海体育馆内此起彼伏,一股火热的乒乓浪潮从20年前的世乒赛延续至今,再度将上海这座城市点燃。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1日,2024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在沪举办,约55500名球迷齐聚申城,现场见证了两支王者之师的诞生。

    场馆内,一众乒坛名将上演精彩对决,群星闪耀;看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拎着行李箱奔赴体育盛会,齐聚一堂;三天赛期里,东道主上海更是全景式精细化服务,通过专业的赛事组织运营,推动文体商旅展深度融合,成功实现流量、声量与销量的全面爆发,也为上海这座“体育之城”汇聚了人气,增添了更多活力与动能。

    青年报记者 蔡娴

    汇聚人气

    30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

    因一场赛奔赴一座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恰逢岁末年初,赛事与假日相遇,球迷热情叠加,在“活力之城”上海,这幅热烈的体育画卷因为乒超联赛而愈加闪亮。

    开赛首日,光看徐家汇体育公园内拎着行李箱奔赴而来的外省市观众就可见一斑。据统计,此次乒超联赛总决赛的购票观众80%来自上海以外地区,长三角球迷尤其集中,其中近91%是女性观众,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更是占比超过六成。

    记者在体育馆门口遇到了来自江苏的文屿和飞飞,作为00后大学生的她们因为乒乓球结缘,从陌生的网友变成了现实中的好友。这次一起结伴来上海观赛,也是两人首次在线下观赛,心情非常激动,“很喜欢运动员在球场上的那种激情,非常热血澎湃,看他们打得很释放,自己也会很开心。”文屿告诉记者,两人原本只买到了后两天的赛票,但自己在赛前又幸运地买到了首日比赛的回流票。由于临时购票她没能订到当晚的酒店,所幸,乘高铁从苏州到上海仅需1个小时,得益于交通便利,首日比赛文屿就选择了当天往返。像文屿这样“无缝”观赛的年轻观众其实还有很多,他们从火车站、机场直奔赛场,拎着行李直接检票进场。

    除了“极限”赶路,球迷们在观赛装扮上也很“乒”。在观众席上,可以看到大家举着各式各样的卡通大头贴、人形玩偶,以及迎合新年氛围的加油手幅、主题鲜明的球员文化衫等,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不仅营造了火热的赛场氛围,也让各支球队都在这里感受到了“主场待遇”。赛后接受采访时,多位球员盛赞赛事服务保障以及现场的热烈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代表上海地产集团队参赛的樊振东表示:“对于我来说能够在上海主场作战非常开心,希望2025年不管是团队还是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心想事成。”代表深圳大学队参赛的孙颖莎也在现场感受到了球迷朋友的热情支持,“我们都是非常愉悦的状态,要在赛场上展现更好的自己。”

    追求卓越

    让球迷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上海作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使得上海体育馆与这项运动有着不解之缘,上海体育馆承办的首场比赛,是1976年的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2005年,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也在这里举行,更让体育馆和上海办赛擦出了闪亮世界的火花,也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岁末年初,申城再迎乒坛盛事,恰逢上海体育馆迎来它的“50岁”生日。万众瞩目的“国球”大赛再度在此上演,无疑会为这一历史性时刻增添更多的色彩,也唤醒很多人的“国球情怀记忆”。为了让球迷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东道主上海在服务细节上同样动足了脑筋。

    开赛前,上海体育馆华丽变身,早早完成专业球台和优质地胶的搭建与铺设,为精彩赛事助力。现场的声光电系统也进一步升级,酷炫的视听效果让场馆随时变身为乒乓嘉年华的艺术秀场。比赛期间,体育馆还灵活切换到了“剧场模式”,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上海有着非常良好的乒乓球传统,在2005年举办世乒赛时,就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充分展现了上海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陈一平表示,这些年来,上海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大赛,都在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添砖加瓦。

    打开思路

    让赛事“流量”变为城市“增量”

    数万人奔赴而来,有了人气和活力,接下来如何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增量”呢?上海打开思路,在文体商旅展加速融合上“做文章”,持续放大赛事的溢出效应。

    在乒超总决赛期间,上海体育馆内有高手竞技,外有文化巡展,一面冠军照片墙让文体联动,吸引了无数球迷驻足重温国球60余年的辉煌历史。徐家汇体育公园内,主办方特设的纪念品商店大受欢迎,挂件、徽章、冰箱贴等各类衍生品满足了“特种兵”球迷把赛事带回家的愿望,官方纪念品销售额近百万元。

    与体育馆一路之隔的飞洲国际商场从餐饮到零售灵活呼应乒乓热潮,实打实把客流转化成了销售业绩。“乒超这两天,商场的客流量增长了一倍,餐饮消费增长了32%,零售业则有20%的提升。”飞洲国际广场商业运营总经理唐祁介绍,为了让专业性的运动通过好玩的方式融入商业中,同时也要让大家觉得既有乒乓氛围,也很有互动的乐趣,他们特别使用年轻人的语言设计了一张“2024走你,2025接起”的创意迷你乒乓球台。

    此外,上海体育馆所在的徐家汇商圈周边酒店预订平台的浏览量更是从2024年12月中旬开始就稳步上升,原本跨年夜的“小高峰”因为乒超总决赛的到来又添了一把火。加上元旦佳节,徐家汇周边商圈丰富多彩的迎新庆祝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文商旅体展”加速融合,助力上海成功将一场单一赛事升级为集体育竞技、文化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场景,既聚拢了赛事人气,激发了城市活力,也增强了经济动能,让赛事带动城市发展有了更加具象性的体现。

    ■08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乒超总决赛变“留量”蕴“商机” 记者 蔡娴2025-01-03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