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孙琪
本报讯 目前,上海全市有1604个农村,乡村人口260余万,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数量130家,合作社数量约3500个。在上海金融监管局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引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创新业务模式,打通涉农贷款投放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构建体系化、长效化信贷支持工作机制。
日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召开“点燃金融温度,助力乡村振兴”上海银行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30余家会员单位代表共议提升上海地区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历时3个月,收录24家会员单位52款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和服务,精准匹配“三农”和小微客户需求的《上海银行业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汇编》正式发布。
针对上海种业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海农商银行盘活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引入植物新品种权新型质押物,打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赋予农业知识产权以金融价值,为种业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渠道。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紧扣“农”字特点、体现“农”字担当,聚焦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温室和植物工厂等科技型涉农企业,以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推出“农科贷”信贷产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布《浦发银行“5+4+N”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推出“重点聚焦、特色明显、场景丰富”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神农e贷”产品,依托交行金融科技优势,借助远程视频、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通过App、手机银行等渠道,实现了业务流程全线上操作,大大缩短了银行审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