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乐业周刊

就业“邻”距离 小站点显大能量

“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记者 明玉君

本文字数:3727

    黄浦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虹口区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开展就业援助帮扶。

    宝山区职业指导师在社区就业服务站开展职业指导。

    松江区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就业服务。

    2024年以来,本市各区在市人社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不断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级,让“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成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有力引擎。本期盘点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和松江区在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体系建设中的探索创新、亮点特色及成果规划,让就业服务“邻”距离,小站点尽显大能量。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举办190余场招聘活动

    惠及31.2万余人次

    “2024年,我们建成了10个标准化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及12个就业特色站点。围绕‘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累计帮扶本区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及登记失业人员等实现就业10377人,创业帮扶1189余户;为本区企业提供了累计2507次服务,解决用工需求4937余人;各服务站点累计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90余场,惠及31.2万余人次。”回忆一年来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努力,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娓娓道来。

    据了解,黄浦区结合区域实际,聚焦“标准建设+特色打造”协同推进。在标准站点建设方面,对标本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要求,依托现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实现了全区十个街道标准站点全覆盖;特色打造方面,则结合黄浦楼宇经济的特点打造特色站点,利用楼宇党群服务站、企业共享空间等,设置一批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特色站点,首批12个特色站点就业服务已入驻外滩、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商区园区楼宇。

    与此同时,黄浦区各街道在实现就业服务模式的多元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说,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2024年首创在日常就业服务中加入“职业能力测评”,建立全市首个“AI求职面试仓”,多维度提高就业成功率;豫园街道“锦程”工作室继“匠心豫人”活动之后,联合豫园股份举办了“名匠带徒”的系列活动,培养青年工匠精神,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打浦桥街道“浦智·就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站点、楼宇企业、多方联动,开展了一系列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让小站点尽显大能量……

    黄浦区还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了全市首个线上15分钟就业服务站——黄浦“就业码”线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一站式”就业服务。“2025年,我们将深化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为求职群体和用人单位搭建更高效的对接桥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更高质量、更精准化发展。”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共建32个站点

    覆盖全区8个街道

    大学毕业后的小陈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虹口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寻求就业帮扶。了解情况后,就业援助员立马联动多方资源,先后为其进行职业指导2次,推荐岗位6次,还陪同他参加了多次线上线下招聘会,并推荐小陈参加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举办的大学毕业生陪跑计划,全面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最终,小陈成功入职设计师助手的岗位,开启职场路。

    “这样的就业帮扶案例,还有很多,‘15分钟就业服务圈’工作人员精准且专业的就业服务得到了众多求职者的认可。”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虹口区创新升级“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开展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募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创业指导服务六大功能一站式服务。据悉,目前虹口区共建设32个市级复核验收的社区就业服务站点,覆盖全区8个街道。

    虹口区各街道就业帮扶人员依托站点努力实现“服务走在人前”,即每个就业服务站点定期摸排,根据失业青年情况主动提供适配的帮扶。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许多求职者也面临新的就业问题和压力,嘉兴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者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和求职者交流沟通,“量身定策”开展就业援助服务;欧阳路街道针对社区应届毕业生和青年“启航”人员,建立了以“一次家访,一本信息台账,一场招聘会”为特色的“三个一”特别援助计划;曲阳路街道则创新建设“乐业虹口e键通”平台,助力求职者“一键匹配”合适的岗位,帮助企业“一键找到”合适的人……

    伴随“乐业虹口”数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上线,求职者和企业方实现了打开手机即可就近享受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就业服务,该平台首次创新打造“数字人‘虹业’智能导办”“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区块链”等应用场景,嵌入5G视频面试、就业大模型等技术,以数字赋能就业。据悉,今后,虹口区将不断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更新服务功能,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就业服务模式。

    拿出“撒手锏”

    让就业服务可“圈”可点

    为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2024年,宝山区高质量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目前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5个,实现了全区12个街镇就业服务站点全覆盖。

    “站点建设中,每个站点都有‘撒手锏’。”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站点依托“宝就业”服务平台,满足线上找工作、查政策、看活动需求,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同时,因地制宜打造“一站一特色”,如一些站点着重突出职业指导、技能提升等服务功能;一些站点将“在线新经济”“互联网+生活”等行业领域,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一些站点引入人力资源机构,建立“零工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

    27岁的刘先生,毕业后先后在两家互联网企业从事客服和审核的工作,离职后他积极求职,却始终不成功。在“15分钟就业服务圈”顾村镇共富站职业指导师的帮助下,他学会分析市场需求,探寻新的就业机会,最终通过企业面试,顺利上岗。43岁的张女士,曾是一名优秀的销售员,因照顾2个孩子,做了十几年全职妈妈。随着孩子相继入学,她想重回职场,在求职路上却屡屡碰壁。为此,“15分钟就业服务圈”大场镇就业服务站职业指导师建议她拓宽就业渠道,并予以岗位推荐,最终张女士成功入职离家不远的超市。

    据悉,下一步,宝山区将继续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就业服务站点,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让宝山就业可“圈”可点。

    建设“1+23+N”网络

    实现服务“不打烊”

    2024年,松江区人社部门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力求服务“零距离”“高水准”“全畅通”“有特色”。据了解,目前全区已建成23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有效形成了全区范围内“1+23+N”的就业服务网络结构,开展就业服务活动166场,服务2455人次。

    “我们多次开展全区范围内就业援助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为有效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支撑。”松江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站点均考量了辖区内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打造,形成各有鲜明特色,具有不同专长的就业服务层级网络。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业服务站是全市首个校内服务站,让就业服务延伸至校园内,辐射整个大学城区域;经开区“经彩”就业服务站巧妙嵌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派出庭,打造“调裁一体化,赋能就业+”的特色服务模式,实现劳动纠纷和就业帮扶的无缝衔接;“助你焕新、浜宜乐业”服务站与零工市场充分融合,有效整合优势资源、畅通就业渠道;泗泾镇党群就业服务站首推“24小时求职空间”,除对外服务时间外,居民可通过自助查询机实现岗位搜索、简历投递,以现代化信息建设为基础,全力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

    下阶段,松江区人社部门将继续全力以赴全面推动就业服务前移,充分发挥“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家门口作用,打造特色就业服务站点品牌,扩大服务辐射范围,为就近的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乐业周刊 A07就业“邻”距离 小站点显大能量 记者 明玉君2025-01-10 2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