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曹文捷:仁心仁术,向光而行

记者 杨力佳

本文字数:1596

    曹文捷(右一)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你借来了月亮的弯钩,掀开了我厚厚的眼帘;你摘来了天上的星星,嵌在了我黯淡的双眼……”这首名为《摘星的人》的歌曲,描绘了由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曹文捷所带领的“青海久治光明行”医疗队在当地帮助患者重见光明的动人故事。

    2014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委组建以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团队为核心的“青海久治光明行”医疗队,曹文捷作为其中的一员,奔赴这片雪域高原。至今,他已经连续11年带队前往那里,主刀完成了白内障复明等手术500余例,为那里的患者送去光明和希望。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地处青、川、甘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3600米,即便已经去了12次,每次去,曹文捷的高原反应也都丝毫没有减轻:嘴唇青紫、胸闷气喘、头痛欲裂,一边吸着氧一边做手术,早已成为了他的一种常态。有一年,因为要料理岳父的后事,曹文捷比大部队晚一天出发,为了把时间追回来,到达后,他都顾不上休整,立马投入到了当天的手术中去,一路舟车劳顿加上海拔急剧上升,让他的心跳一度达到了130次/分,这种状况在高原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后怕的,当时整个人的状态非常不好,明明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还是睡不着觉,非常难熬。但是当我想到久治的这些患者正殷切盼望着这一年一次的手术机会时,我对自己说,无论如何,坚持,再坚持一下。”

    坚持,再坚持一下,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每年的“光明行”,曹文捷都不会缺席,他说这是他和久治百姓的约定。

    嘉定区中心医院的一楼大堂,正在举行职工摄影作品展,记者在上面看到了不少记录这些年来“光明行”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一个藏族姑娘的笑容特别具有感染力,她就是加毛。

    加毛是一个聋哑人,后来因为白内障,双眼也完全失明了。听不到、说不出、看不见,让她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暗中,精神障碍也越发严重。“手术还是蛮有难度的,但是这个女孩还如此年轻,为了让她可以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还是决定搏一下。”曹文捷回忆道,“因为她是聋哑人,沟通起来不太顺畅,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刀的时候必须‘快准狠’,避免节外生枝。”

    手术非常成功,当纱布被拆下的那一刻,加毛的视界渐渐变得清晰,从此告别黑暗,获得重生。像加毛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每一次前往久治,曹文捷和队员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不变的信任和对光明的渴望。随后的几年,曹文捷和加毛一家也一直有联系,“听她父亲说,加毛的视力恢复后,干活利索了,家庭收入也增加了。”

    作为领队,曹文捷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表示,虽然当地条件艰苦、简陋,但充足的物资准备、严格的业务培训、规范的手术管理和细致的术后宣教,确保了“光明行”多年来都能顺利开展。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久治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眼科医生依旧匮乏。曹文捷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靠每年的“光明行”是无法满足患者日常所需的,还是得抓紧培养当地的眼科医生队伍。“一名年轻的女医生毛遂自荐。在这半年里,她跟着我学习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她非常刻苦,未来可期!”

    就在上个月,出生于1974年12月的曹文捷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高原反应也确实越来越严重,同事们开始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他笑着说:“只要身体扛得住,我会一直履行对久治百姓许下的健康承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要闻 A02曹文捷:仁心仁术,向光而行 记者 杨力佳2025-01-27 2 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