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校园

上海32名高中生赴法开展红色研学

追寻先辈足迹 思政课开到海外

记者 刘春霞

本文字数:2403

    同学们在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合影。

    赵程斌老师在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给同学们讲解。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百年前,一大批中国青年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学习知识,探索真理,并将先进技术与科学思想带回国。今年寒假期间,上海市光明中学高二法语班的32名学生在思政教师赵程斌的带领下,沿着先辈们的足迹,赴法开展了一次红色研学活动。从巴黎的周恩来故居,到蒙达尔纪的邓小平广场与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再到里昂的中法大学旧址,每到一处,赵老师都进行现场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们牢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立鸿鹄志,做力行者。

    自主设计线路,首次将思政课上到海外

    “这条红色线路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从巴黎到蒙达尔纪到里昂,很有意义,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将大思政课上到了海外。”光明中学思政教师赵程斌介绍说,赴法研学活动在光明中学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以往的活动主要是到合作的法国高校和友好学校参观交流,以研学、友谊交流为主。“这次我们要去的两个友好学校一个在巴黎,一个在里昂,同学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这两个城市有很多红色印记,而位于两个城市中间的蒙达尔纪,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一个重要聚集地,于是就把这三个点上的红色景点串联起来,设计了一条红色研学线路。”

    赵程斌说,光明中学的“周恩来班”就设置在法语班,开设了《梅香溢远》思政课程,同学们平时学习了很多周恩来总理的事迹、经历,而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就是在上海乘坐“Porthos”号赴法勤工俭学的。“作为法语班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将来是要到法国留学的,所以这次行程也被同学们视为追寻先辈们的足迹。”

    在前往法国之前,赵程斌特地带领部分学生到上海的黄浦码头参观,这个码头曾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底,共计20批约2000名青年从黄浦江畔乘船抵达法国,其中有6批650人在黄浦码头登船出发,这里面就包括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蔡畅等人。

    在黄浦码头,赵老师专门让同学们搭乘了轮渡,在浦江中央远眺长江口。章武月同学注意到了黄浦码头一旁人行道上的几座浮雕,上面雕刻着众多青年学子和有识之士从这里登船的场景。“我不禁开始想象,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那些青年怀揣着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志向,远离自己的家乡,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勤工俭学。他们从黄浦码头出发,踏上了寻找真理的道路。”章武月感慨地说,在这里,自己真正感受到了先辈们那奋不顾身、心怀救国梦的精神。

    思政课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国内走向国外

    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从上海直飞巴黎,航程为12个小时,而百年前的先辈们则要在大海上漂泊整整24个昼夜。除了漫长的时光,他们面临的还有闷热潮湿的四等舱、简陋的餐食以及来自外国船员的歧视与刁难。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真理的追寻、对未来的渴望。

    抵达巴黎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十三区的戈德弗鲁瓦街道的海王星旅馆,这座不起眼的小旅馆承载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记忆。1922年至1924年间,青年周恩来曾在此居住并展开革命活动。而在这里,同学们的内心也再次受到触动。

    “虽然房间已经被重新装修,但房间很小,层高也很矮,狭窄的过道、昏暗的灯光,依稀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赵程斌告诉同学们,这里不仅是周恩来的居住地,还是编辑部与印刷间。周恩来与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们,在这里创办了旅欧革命刊物《赤光》。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了青年周恩来在那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中刻苦学习的模样,仿佛看见了他为天津《益世报》撰写通讯、向国内传播革命思想和信息的模样。”在逼仄的空间里,看着十平方米的房间被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几乎全部占据,姚屹璘同学非常感慨:“老一辈革命家们无论面临多么艰苦的环境,仍矢志不渝地投身于革命事业,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在蒙达尔纪的邓小平广场和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同学们通过实物、图文以及史实介绍等,看到了当年留法青年们的趣闻轶事以及勤工俭学运动的一段段历史。而在里昂中法大学旧址,赵程斌老师也给同学们讲述了它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于1921年,它由中国和法国教育界联合创办,旨在帮助中国留学生解决海外求学问题。里昂中法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见证了中法两国特殊交往史,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里昂中法大学培养了许多新中国建设的领军人物,学校办学期间共招收473名中国学生,许多人在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成为中坚力量。”

    亲眼看到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后,盛子涵非常激动。“这不仅是一场研学,更是一场思想的觉醒。”他说,站在旧址前,仰望先辈足迹,深感时代使命,“他们的青春因奋斗而伟大,我们的青春亦应如此。”

    此次红色研学之旅,串起了百年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也让思政课从学校延伸到了社会、从国内走向了国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赵程斌老师坦言,上海的学校去法国的参观、游学活动有很多,但这种串起红色场馆的游学非常少,“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未来可能会作为一条经典线路保留下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校园 A03追寻先辈足迹 思政课开到海外 记者 刘春霞2025-02-13 2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