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我的生日礼物是救人一命”

90后金山小伙生日期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4067

    陆春晓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成为蛇年全市首例。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能够帮助到别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2月10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5天的动员剂注射、5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的青年志愿者陆春晓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成为蛇年全市首例。

    令人惊奇的是,陆春晓不仅是上海市总第6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金山区总第67例捐献者,同时也是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的第3例捐献者。这“万里挑一”的缘分为何一次次在这家单位发生?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为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此次捐献期间恰逢陆春晓的生日。捐献当天,大家为陆春晓送上了生日祝福,为他补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谈及这份罕见的“髓缘”,陆春晓告诉记者,他是2015年学雷锋日入库的,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帮助、点燃一位患者的生命,这是人生中一件非常光荣、有意义的事。于是,刚入行的他在支行团委的号召下,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区红十字会与团区委联合举办的“点燃生命的希望”造血干细胞集体入库志愿者活动。

    2024年8月,陆春晓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当场就同意了。这是一个承诺,我终于能够兑现了!”陆春晓说,当时真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未曾想过自己会如此幸运,真的就配上了。

    为了能够顺利捐献,陆春晓接到通知后便开始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考虑到身体比较胖,但是想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去捐献。他前往健身房进行身体锻炼,希望通过训练改善自己的体质。饮食方面,选择轻食为主,避免摄入油腻的食物。

    高分辨检测、体检……在捐献前的一系列准备过程中,陆春晓始终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2025年1月26日,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对接会上,陆春晓郑重地签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知情同意书》。2月6日,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他在市红十字会、单位和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办理入院。每一天注射动员剂、配合检查、按时吃饭休息,他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捐献。

    接受记者采访时,陆春晓已经出院回到家中。他告诉记者:“没任何不适,都挺好的。”据悉,陆春晓捐献的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救治一位年龄相近的未婚青年。截至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已有三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位于全市金融系统前列,且捐献者全部来自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

    出生于1993年的陆春晓,大学毕业后他便扎根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如今已从青涩的柜员成长为了备受赞誉的私行客户经理。他是客户口中的靠谱陆经理,也是爷叔阿姨们眼中的暖心胖弟弟。

    不过,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陆春晓更是一名热心的志愿者。之前他主动加入了支行鑫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比如投身网点“心家园”公益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健康科普、智能设备教学等适老化社区服务,还在建设者小镇点位开展金融服务、生活咨询等服务新市民。

    “万里挑一”的缘分

    为何一次又一次在这家单位发生

    事实上,陆春晓并不是他工作所在单位的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他之前,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已经有两位员工前后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在陆春晓住院捐献期间,该单位的第1例、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蒋光海、周磊也来到病房为他加油鼓劲。“你的捐献,帮助另一个人重获了生的希望,陆春晓,我为你的义举感到自豪!”“胖哥,我们2014年一起入行,2015年一起入库,2017年你为我加油,现在轮到我为你加油了!”

    2011年的夏天,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从金山支行第1例捐献志愿者蒋光海体内,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颗神奇的生命火种飞往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点燃另一个家庭的希望。

    “蒋光海先生,您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吻合,请问您是否有意愿捐献?”电话那头是来自红十字会的询问。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一次配对成功对于西安的那名患者来说是极大的“生”的希望,可对于蒋光海的家人来说,是对捐赠会否伤及健康的担忧。但蒋光海没有动摇,还耐心地向家人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医学知识,通过科学的解释和讲解,最终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谈起捐献的初衷,蒋光海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重大,并且我觉得有人需要我这么做。”

    2015年的学雷锋日,周磊与同事们一起前往造血干细胞入库活动现场进行登记。两年后,他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位苏州8岁女孩的造血干细胞匹配,周磊毅然同意了捐献。“这是一种珍贵的缘分,我愿意。”温暖善意的话语从这位90后口中说出。

    作为银行的年轻力量,周磊在工作中也是正能量传递者,本职工作之余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社区进行金融知识宣传,耐心为新入行员工传授自己的点滴心得和工作经验。

    “我和周磊是同一年完成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的。2017年周磊捐献的时候,我去给他加油。这次我配对成功了,周磊和我分享了他当时捐献的感受,给我打气。”陆春晓说,同事之间的鼓励加油,对他来说特别重要。

    [绝非偶然]

    公益之心早已“生了根”

    事实上,这看似“万里挑一”的缘分并非偶然。在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有着一条文化长廊,上面有着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的事迹照片,记载着各项公益活动。在大伙心中,这面荣誉墙时刻提醒着自己,“参与公益事业,每个人都有责任”。

    “每批新员工报到后的第一课,就是对他们进行相关公益活动的宣讲,其中包括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的故事。在我们支行,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各种公益活动,已慢慢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谈及支行先后已有三位青年员工前后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团委书记倪蓓佳觉得,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这早已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了根”。

    记者了解到,2001年起,共青团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金山青年造血干细胞(骨髓)捐献志愿者活动”。从2006年起,金山支行广泛发动和组织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参与造血干细胞(骨髓)捐献志愿者活动。截至2024年,已有76名志愿者入库中华骨髓库。

    倪蓓佳告诉记者,除了动员捐献,支行的志愿者队伍还围绕“一老一小一新”社区居民的关切需求开展各种公益项目,“我们一直希望,由此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温度、更有担当的金融人。而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正是他们身上责任感的体现。”倪蓓佳说。

    倪蓓佳还觉得,这“万里挑一”的缘分,除了和企业宣传有关外,还和金山区“好人文化,源远流长”的氛围有关。金山自古以来素有“遵德守礼,循良向善”的传统美德,开玩笑的时候,大家会说:“努力做一个‘金山好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也许是薄弱的,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能汇成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记者从金山区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金山区在库人数达到10594名,历年实现捐献人数67例。来自金山的这群青年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红十字精神,以火红的青春点燃生命希望。

    [对话]

    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作榜样

    青年报: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登记入库呢?

    陆春晓:我们银行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入库,2015年报名入库的时候想法很简单,觉得以这种方式去点燃一位患者生的希望,是人生当中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也希望自己的愿望可以实现。

    青年报:你觉得此次捐献,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陆春晓:听说这次接受捐献的是跟我同龄的人,如果能帮助到他,也算是拯救了一个家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且,我可以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孩子作榜样,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传递爱心的人。

    青年报:捐献后,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陆春晓:刚开始,我的父母和妻子是有点反对的,怕捐献对我的身体造成影响。后来,几年前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同事周磊以及我另外一个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案例,帮我一起打消了家人的顾虑。我现在的感觉挺好的,没有任何不适。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我的生日礼物是救人一命” 记者 顾金华2025-02-13 2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