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2月17日,上海约177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春季新学期开学。与往年相比,今年很多学校的开学活动中都融入了AI元素,尤其是像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研究如何运用并创新课堂的热点。
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机器人舞蹈《秧BOT》惊艳了全国观众,也让前沿科技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依托学校新一轮区级重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指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成立“创新人才早期孵化”教联体。启动仪式后,家长志愿者和企业代表们立即发挥作用,为学生们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创课堂。
开学第一天,政立路小学的学生们都带着“蛇舞新春 艺承未来”民俗创意作品入校。“这幅画是我自己画的,DeepSeek给我提供了一些灵感和颜色上的建议。如告诉我如何配色,它建议我把蛇画成绿色的,然后画一些金色的鞭炮作为点缀。”一名三年级学生介绍说,和AI对话,就像有一个好朋友适时提出意见和看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随着DeepSeek的火爆,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已经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并在探索将其与其他软件结合,运用在课堂上。“我们的理念是拥抱科技,不是阻断科技。”学校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语文教师贺春秋介绍说。
“DeepSeek可以写作文,但肯定不能直接用。可以用来辅助学生作文架构,比如有时候小朋友想不出素材,可以问问‘AI老师’,开阔一下思路,但一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贺春秋表示。因此,学校语文课的写作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写作作业不带回家。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今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上海基础教育将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探索AI赋能创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上海以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为契机,打造先行先试联合体,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积极构建“大科学教育”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