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屈女士向青年报记者投诉,自己在中鲸教育为儿子报名“专升本”成人考试课程,之后全程接受机构提供的线上报名、考试通知、填报志愿、代课服务。然而,考试结果出来后,原本应该进入心仪学校读书的儿子却被从未填报过的学校录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信息黑箱:
机构代操作致考生丧失知情权。
资质乱象:
学历中介假借名校引流。
人去楼空:
投诉频发仍能在线招生。
[市民投诉]
儿子被从未填报过志愿的学校录取了
去年7月,一名自称是上海求索进修学院的工作人员线上找到正在为儿子谋升学出路的屈女士,声称可以提供相关服务。
因求索进修学院在屈女士看来有一定知名度,她便决定给儿子报名培训课程并委托所有报考及志愿填报事宜。但线下签合同时,屈女士却发现合同上的落款是上海中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此,该机构方工作人员辩称是求索进修学院的合作方。
随后,屈女士儿子在机构提供的《学员服务档案》单上预填报的志愿是上海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去年年底,屈女士儿子考试成绩公布,216分,超过理想院校——上海理工大学分数线八九十分。
然而,就当一家人还沉浸在即将进入心仪院校学习的喜悦中时,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屈女士的儿子居然被从未填报过志愿的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录取了。
屈女士告诉记者,从报名到录取的过程中,自己从未收到该机构的告知或者更改通知,直到去年底在网上成绩查询时才得知真相。
当自己的儿子被一所从未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后,屈女士便前往签合同时的线下门店希望讨个说法,但此时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去过三四次,现场都没人处于关闭状态”。
与此同时,她也在网络上与之前的工作人员交涉,希望对方出示志愿填报表,但对方却百般推脱,并解释说是她的儿子是被上海海洋大学择优录取。
屈女士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择优应该是被第一第二志愿择优,不可能被一个从来没有填过的学校择优录取。而且从报名到填报志愿阶段,全程都由机构进行一手操作,交流也通过微信聊天平台,机构老师会在微信学习群发布学习资料。除了自行去考试,对于报名学校和志愿填报,屈女士一家从始至终都不知情,也未收到机构向他们确认的消息,她们一家都认为该“中鲸教育”会严格按照合同上的填报信息进行填写。
[记者调查]
现场
人去楼空
仍在招生
上周,根据屈女士提供的地址,青年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北路2790号705室的“中鲸教育”线下办公室。
记者在现场发现,办公室大门紧闭,无人经营。大门上贴有“中鲸教育”宣传字样、招生电话和二维码,透过门缝,还可以清晰地看见店内墙面张贴着“元圣教育”四个大字。随后记者根据张贴的招生电话联系机构方,发现手机号已成空号,但扫描现场的二维码后,一名微信昵称为“班班老师”通过了记者的添加申请,并表示“中鲸教育”仍然处于招生的状态。
这名自称为“中鲸教育”的班务老师在微信聊天中向记者推销起了“专升本”业务。她表示,“中鲸教育”合作的院校主要推荐上海海洋大学,全托费用原价6000元,一次性支付优惠价5000元。为拉拢生意,她宣称,“如果你没时间,课时作业会有老师帮忙操作,课程考试前会提供答案资料,相当于保证能拿到毕业证。只要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期毕业就不成问题。”
当问及是否可以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等其他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时,该负责人却打起了马虎眼,“如果倾向于计算机专业,上海海洋大学会简单一点,分数线只有100多分,其他学校要求更高。上海理工大学的分数线可能要140分至150分,且学位课必须去奉贤区进行线下考试。如果想要轻松一点,建议选择上海海洋大学。由于是合作院校,如果后期遇到没时间考试等问题,我们这边可以打招呼。”
而当记者强烈要求选择上海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时,“中鲸教育”的班务老师又不停周旋,她表示,“报考上海理工也是可以的。因为不是只能填报一个学校。可以选择两三个学校,到时候看分数线录取。”
考生
填报志愿
也被“托管”
屈女士一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志愿是华东理工大学。按照机构的说法,屈女士的儿子为何会被上海海洋大学择优录取呢?流程怎样进行呢?据上海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师介绍,报考本院校并达到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各专业录取时严格按照志愿优先原则,按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有录取名额限制,去年学校成人考试录取2000人左右。
屈女士儿子考试成绩216分,为何没有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记者随即询问上海理工大学官网公布的其中两家教学点——上海市市中教育专修学院和上海市南洋高级进修学院。市中教育专修学院马老师提供的《2024上海市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中有3个报考院校和3个专业志愿。南洋高级进修学院的老师也表示,考生可以填报几个志愿,但一般是被第一志愿录取,这是因为“成人考试三门总分450分,上海理工大学分数线一般在120分左右,而考生只需一门考40分”。
而216分超过上海理工大学分数线近100分。上海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师进一步指出官方报名流程,考试报名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上海招考热线”按要求填写基本信息,填报意向志愿并上传相关材料。“考生需在报名系统上填报,机构填写的登记表不作数。”
但实际上,学生一旦报名全托服务,便将个人信息透露给机构,后者也便全权接手了报名、填报志愿、缴费流程,无法确保机构是否会随意更改或向学生确认填报信息。而这一过程中,屈女士一家并未收到“中鲸教育”机构方的确认短信或消息通知。
机构
是学历中介
无办学许可证
此前,“中鲸教育”机构负责人在与屈女士沟通中,多次表示自己是杨浦教育局旗下求索进修学院的合作方,而在屈女士提供的与“中鲸教育”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中,该负责人发布的高德地图地址上也显示上海市求索进修学院,这也是屈女士与其签下合同的关键因素。
然而,记者通过企查查搜索发现,“中鲸教育”和求索进修学院并非关联公司,也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记者随即联系上了求索进修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他告诉记者,“我们之前与‘中鲸教育’的确一直在合作,他们属于我们的点外招生机构。但是它被大量学生投诉后,我们就赶紧让他们把我们的牌子拿下来了,今年便没有再继续开展合作事项。”
该名老师同时表示,教学点和机构存在区别,正规教学点有办学许可证,而“中鲸教育”是学历中介机构,不属于教学点,并没有办学许可证,只有营业执照。无独有偶,市民王女士也在采访过程中向记者发来投诉,她告诉记者,为提升学历,自己曾在“中鲸教育”报名,当时一次性交纳6000元,因为后续没有上过课程要求退还费用,“中鲸教育”却强制扣款3000元。
[律师说法]
花钱托管
不能放任不管
湖南源真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熊武林分析认为,民办学校和其他机构建立委托合作的“冠名”关系,允许其他机构使用学校的名称、场地招生办学,涉嫌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第七项的规定。其他机构若假借民办学校名义招生,则涉嫌虚假宣传,构成欺诈,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熊律师表示,民办学校若通过中介代理招生,涉嫌违反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同时涉嫌违法。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为规范招生秩序,出台了不少文件禁止民办学校通过中介代理招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若民办学校将收取学费的主要部分用于中介招生,则违背了法律的规定。中介机构收取高额服务费,则涉嫌违法办学或违法经营。
若相关机构隐瞒志愿填报流程甚至篡改学生志愿,涉嫌民事侵权,情节严重的涉嫌刑事违法。该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自主选择权、知情权等民事权益。若篡改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导致考生失去重大教育机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可能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果在篡改学生志愿过程中,存在非法获取学生个人信息的行为,还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大量收费‘学培’机构的出现,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学习方向存在一定缺失。家长放手的同时给了升学机构可乘之机,谋取商业利益,但是家长又没有真正研究其教学过程,不了解整个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家长应该让自己真正成为陪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色,不要以为自己花费高价,就能为孩子谋得出路。即使委托机构和他人,家长也应当弄清楚其“底细”,并参与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