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真正把社团办进青年人的心坎里

这个00后党员为社区注入活力

记者 陈泳均

本文字数:3118

    赵敏。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赵敏(右一)与摄影社成员一起参加外出拍摄活动。

    赵敏(右二)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聚餐。

    初见赵敏,只见她头戴一顶贝雷帽,是个青春洋溢的00后“萌妹”。可一旦投身社区社团活动,她组织有序,动作利落,俨然是一个干练的组织者。工作日,她是学校里认真负责的语文老师;而到了周末,她是社区摄影社和英语社的社长。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赵敏身上这种强烈的“反差萌”,恰恰完美诠释了很多人对00后的认知——难以被简单定义。

    松江团区委、松江经开区将柚米社区作为“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样板,身为这个青年人聚集地中的一分子,赵敏表示,参与社团活动既是源于个人兴趣,也是希望让更多和她一样从外地来上海逐梦的住户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社群文化是构建青年发展生态的重要部分,作为党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真正把社团办进青年人的心坎里。”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以摄影为纽带

    让兴趣与担当“双向奔赴”

    沉醉于“上海之根”广富林郊野公园,漫步于淀山湖的湖畔,流连在西塘古镇的青石板路,在赵敏的组织下,从去年10月起,摄影社团每个月都组织一场外出拍摄活动。这些美好的场景被摄影社成员们用不同的视角与巧思一一定格在镜头之中。“你见过粉紫的夕阳吗?真的太美了。”谈及过往的拍摄活动,赵敏回忆道。去年秋天,她和社团成员一起前往松江乡村的水稻田拍摄,原本活动计划2小时,打算下午4点前结束。由于大家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令人惊喜的是,天空出现了如“橘子汽水”般迷人的夕阳,色彩从最初的橘黄色,逐渐变换成浪漫的粉紫色,随着天色渐暗,又晕染成深橘色。

    与摄影社社长这一身份充满反差感的是,赵敏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学校语文老师。为何会愿意用宝贵的周末时间,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呢?赵敏笑着说,这是一次兴趣与担当的“双向奔赴”。她从大学时期就很喜欢摄影,出门旅游相机从不离手。去年6月,她看中了松江西部科技园柚米社区的自习室,便选择居住在这里。当时社区摄影社正好需要招募一名社长,思及自己大学时在学生会也积累了许多组织活动的经验,她便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

    担任摄影社社长以来,每个社区活动都让赵敏记忆深刻。有次她和成员们在松江郊野拍摄,原本计划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八九点。有位成员为了让大家能在夜间拍摄,开了很远的路,从松江小昆山镇开车回公司拿来专业灯光设备。这次拍摄结束后,大家还一起聚餐,这种群体间的联结感和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她很感动。

    “通过社团,我和社员们的摄影技术都有进步,还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每次外出拍摄活动,社员们主动分工认领任务:有人自愿当司机做后勤,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有人自愿做导师,传授拍照技巧。尽管大家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也不同,但协作起来却十分默契。这些赵敏都默默看在眼里,动容在心里。随着团队凝聚力的增强,摄影社的功能也得到拓展。每逢社区举行大型活动,摄影社都积极参与拍摄任务,将喜悦传递给社区里更多的小伙伴。

    随着新成员们加入社团,赵敏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破冰秘籍”——以摄影为纽带,将社区里的青年住户紧密串联。“因为我们组织的活动地点都比较偏远,所以会让社团成员分组搭车。一上车,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聊起自己的相机型号、数据参数和拍摄经验。毕竟大家都是摄影爱好者,只要聊到摄影,话匣子就很快打开了。”

    如今摄影社社群不仅成为社区交流互动的热闹社交平台,而且摄影团成员从最初的50人,一路增长到了135人,其中还吸引了不少专业摄影师和资深爱好者,社群的一步步成长让赵敏颇感与有荣焉。“我们有着地缘和心缘的关系,平日里,大家都是互助友爱的好邻居。即使在过年期间或者在外出差、外出旅行时,也会频繁在交流群里分享生活与美好。”

    接下来,赵敏还将继续尝试新活动,“之前我们主要是线下活动,今后会考虑组织线上活动,比如线上电影沙龙活动,大家一起观看和鉴赏经典电影。”此外,她还在计划举办摄影技巧沙龙,比如用手机如何拍出大片这类更加入门、贴近生活的摄影技巧,吸引更多的社区住户参与进社区活动。

    走出舒适圈

    架起中外住户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摄影是赵敏喜爱并擅长的“舒适圈”,那么担任英语社社长则是她对自身的挑战。英语社社长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英语口语水平,而且需要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当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英语社缺一名英语社社长。我虽然英语不算特别出色,但我可以用沟通能力来弥补。”于是赵敏就接下了这个担子。

    让她没想到的是,英语社里还有外国住户,其中不少是外国留学生。这些外国成员参加英语社是希望提升中文能力,而中国成员则是想通过社团训练英语口语,如何平衡两者的需求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考验。

    “既然我们是英语社,那活动期间还是说英语。如果外国住户在中文方面有疑问,我学的是汉语言专业,他们可以私信问我。”在与外国住户沟通的过程中,赵敏不仅充当“翻译者”,也成为跨文化沟通的使者。在与外国住户深入交流后,赵敏发现他们的核心需求是想结识中国朋友。于是赵敏引入了多个互动游戏,通过设计趣味活动来增加社团趣味性。其中“害你在心口难开”深受大家喜爱。游戏时,每个人在头上戴一条布带,布带上都会贴上精心准备好的卡片,卡片上写着被贴纸的人不能做的事或者不能说的话,一旦被贴纸的人做出纸片上的事,就判定为游戏失败,需要接受惩罚。

    在社团活动之余,当参与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时,赵敏也会热情询问外国住户是否有兴趣一起参加。印象最深的文化差异是,中国住户通常很热情,外国住户则更“独立”,不太喜欢麻烦别人。“比如,有时我们的活动距离柚米社区比较远,我们会邀请外国住户搭中国住户的‘顺风车’一起前往,可外国住户宁愿自己骑自行车。我会尊重大家的习惯和观念,同时也会和中国住户做好沟通,搭建沟通桥梁。”

    不过,随着中外住户的关系日益融洽,外国住户也从最初的不愿意麻烦别人,逐渐学会“麻烦”他人。在群里,外国住户会分享拼团网购优惠的链接,赵敏和其他住户看到了也会热心帮忙点击链接。有时,外国住户会因中文难学而苦恼,赵敏便会耐心鼓励他们,并分享一些中文语法知识,“特别是中文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比如中文‘看’和‘见’两者的微妙差异等。”

    身为一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四川人,赵敏也经历过对上海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所以她希望更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能够在社区中感受到家一样的关怀与温暖。谈及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活动,赵敏说,“社长要了解当下的流行文化,在共同感兴趣的热点中,找到与青年情感同频共振的交集,为大家提供有营养的文化活动,滋养彼此。”通过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让社区住户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现与发展。只有社员们的生活精彩,社团才会更精彩。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8真正把社团办进青年人的心坎里 记者 陈泳均2025-03-25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