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昨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共计展出实物127件,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据介绍,“热的血”一词,出自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展览在叙事中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还原五卅运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
■02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一场慷慨激昂的沉浸式党课《工农联盟坚、五卅怒潮翻》,令广大观众的心仿佛被带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2025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为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3月31日至6月8日,“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亮相,展览在沉浸式党课中拉开序幕。展头的残碑是入藏中共一大纪念馆以来,第一次对外展示。
多元化呈现还原五卅运动
1925年在上海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冲破了长期笼罩全国的沉闷的政治空气,大大促进了群众的觉醒,显示了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揭开了1925年-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热的血”一词,出自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展览在叙事中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同时辅以多元创意展项和现代展陈理念,力求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还原五卅运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
此次展览是中共一大纪念馆2025年重点推出的原创展览,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新生·锋芒”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怎样将工人运动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线,推动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第二部分“前哨·斗争”展现了五卅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直接原因,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第三部分“热血·迸发”讲述了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总工会迅速成立并团结促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第四部分“怒潮·燎原”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反帝怒潮席卷全国的历史场景,极大推动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五部分“烙印·新篇”则从五卅运动的周年纪念,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切入,显示五卅运动对揭开中国大革命序幕的关键影响。
挖掘文物故事倾听历史回响
薛峰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五卅运动中展现出的炽热的爱国情怀、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奋斗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在国家建设中无私奉献,在时代发展中勇往直前。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关键历史时刻,传承革命精神和革命力量,正是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此次专题展览的最终目的。
展览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丰厚的馆藏基础,共计展出实物127件,其中有11件国家一级文物,35件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五卅运动的多维物证。
其中包括党成立后为推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而相继成立的多个重要机构的相关文物,如,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劳动周刊》,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的早期章程,项英在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时使用过的布包等;更精心遴选出类型丰富、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与五卅运动深度关联的数量可观的文物文献,如五卅运动期间党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社会各进步团体创办的各类“五卅”专题报刊、书籍;展现工人、学生、商人团结抗争的各类传单、宣言、标语、信件以及使用的多种工具和自制武器等,让观众透物知史、透物见人、透物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