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奋勇争先实干家

首席专家张国新:带领“江南团队”依靠新技术突围

记者 陈嘉音

本文字数:1757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船舶制造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大力推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4月9日,青年报记者来到江南大道988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见到了首席专家张国新。今年75岁的张国新穿着一身江南特有的蓝色工服,如今依然在一线工作。在江南奋斗的57年,张国新参与见证了中国船舶的建设崛起。他策划引领生产,推行八大功法转变建造模式,优化建造流程,创造一个又一个造船奇迹。

    “844”创新节奏探索船舶制造流水技术

    “844”建造节律,外行人乍一眼看到这个名字,难免会感到茫然。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从开工到入坞约8个月,船坞周期约4个月,码头周期约4个月。

    在张国新的带领下,江南造船推进节拍化建造。在长荣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船上推进“844”节律化生产,也是公司在大箱船建造周期上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从20个月做到16个月的首次成功实践,促使公司船坞周期和码头周期得到极大压缩,提高核心资源利用率。

    “当时仅在船坞里,国际平均造船水平在7到8个月,所以节律完成大家都很兴奋,船东也从不相信到相信。”张国新回忆道。

    生产运行三部部长付志成介绍,实践等时段、节拍化的生产节律和制装模块化建造方式,使得超大型集装箱船形成了“844”建造节律,大型LNG运输船形成了“4844”建造节奏。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建造速度,更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

    如今,在推行844节奏已经过了三年,江南造船仍然在不断精进。“明年还会再缩短一个月。”张国新介绍,后续大型集装箱船将持续实施节律化建造,不断提升公司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份额从0到55.7%江南造船产能位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技术创新、产能规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50%,并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分别有5家、7家和6家企业为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全球第一位。

    “目前我们已经覆盖所有的船型,从综合产能上来看,江南造船产能在世界首位。”张国新说。江南造船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实践,离不开其对技术进步的持续追求。江南造船研制了数字化艇体结构生产线、数字化焊接质量管控系统、数字化三维曲型加工设备等先进工艺装备。

    “作为一名江南人,让我自豪的是,我们的船绝大部分都是自主知识产权。”张国新说。例如高强度合金钢数字化冷压成型装置,它可以把曲线的离散点控制在2毫米以内。

    近年来,江南造船的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基本保持5年翻一番的节奏,这对造船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江南有着年轻奋进的团队,以箱船为例,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而且江南一直有新的项目,对我始终有新的吸引力。”张国新说到自己至今坚持在一线的原因。这里,众多型号的船舶为技术变革与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空间。对于张国新而言,一艘船的建造远不止于产品本身,它更是一个创新技术的实践平台。投身于船舶行业近60年,张国新学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展望未来,建造核动力箱船的宏伟蓝图已悄然展开。“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与挑战性的重要命题。”张国新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要闻 A02首席专家张国新:带领“江南团队”依靠新技术突围 记者 陈嘉音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