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哪种花花会让你过敏?

“上海健康播报”开播送“解药”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2706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健康上海行动,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品牌,4月17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全新推出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

    “上海健康播报”聚焦权威性、时效性、季节性、专题性,集结优质资源、整合传播渠道、统一发布平台,让“有料、有用、有品、有趣”的健康科普实现“常听、常看、常学、常新”,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在第一期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科主任骆肖群,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三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市民关心的健康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加减乘除法”“ABC原则”,关于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春日防病指南:

    抵御传染病侵袭

    近期气温回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加上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市疾控中心发布的近期防病提示,为市民健康筑牢防线。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春日气温波动频繁,新冠、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十分活跃。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尤其容易感染。因此,市民务必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科学佩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健康状况稳定的市民,可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肠道健康守护:随着气温回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风险有所下降,但手足口病逐渐进入高发季,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格外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虫媒传染病预防:天气渐暖,蚊虫密度上升,蜱虫也开始活跃。市民应及时清除家中花盆、托盘及废弃瓶罐等容器内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外出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输入性及续发风险增加。

    体重管理

    做好“加减乘除法”

    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上海迅速响应,由吴凡和贾伟平院士领衔编写面向2500万市民的“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这本手册采用百问百答的形式,梳理了市民关心的100个问题,涵盖体重管理基本知识、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作息与心态、医疗干预等多方面,全面覆盖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不同人群。同时,手册还附加10个误区分析和10个锦囊妙计,让市民能轻松掌握体重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吴凡还分享了做好体重管理的“加减乘除法”:

    加法:科学运动与充足睡眠缺一不可。有氧运动要达到靶心率(最大心率即220减去年龄的60%~80%)并持续20分钟以上,力量训练建议每周3次,如深蹲、平板支撑等。每小时起身活动2~5分钟,每日步行6000步以上,也能有效促进热量消耗。成年人应保证6~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优化睡眠环境,规律作息,周末补觉不超1小时。

    减法:控制热量摄入是关键,重点在于减盐、减油、减糖。每日食盐不超5克(约啤酒瓶一瓶盖),用油不超25克(约2.5瓷勺),添加糖低于25克(一罐可乐含糖量就超标40%),同时限制高脂食品摄入。还要警惕隐形热量,如饮酒、干果薯片、“0”糖食品等。

    乘法:采用科学实用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比如“阶梯式进食法”,餐前先喝一小杯水,接着吃蔬菜,再摄入鱼蛋肉等优质蛋白,最后吃米饭粗粮等碳水。进食时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

    除法:摒弃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引发“过劳肥”。情绪压力也与体重密切相关,不仅会导致情绪性进食,还会改变体内激素,增加脂肪存储。

    预防日光性皮炎

    要遵循“ABC原则”

    春天万物复苏,花粉等过敏原开始在空气中飘散,过敏问题随之而来。骆肖群主任介绍,花粉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并非观赏花,而是风媒传播的花粉,如杨树、柳树等木本植物花粉(春季为主)和蒿草、豚草等草本植物花粉(秋季为主)。不同地区的致敏花粉种类与当地植被、气候相关,像上海广泛种植的悬铃木(法国梧桐)花粉就是常见过敏原。怀疑花粉过敏的市民应及时就医检测过敏原。多数情况下,花粉过敏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随着春季日照时间延长、紫外线增强,日光性皮炎也进入高发期。”骆肖群主任指出,人体皮肤经过冬季对紫外线防御能力减弱,突然受到长时间强紫外线照射,暴露部位易发生光损伤。菠菜、苋菜等“春菜”含光敏物质,过量食用后日晒易引发日光性皮炎。长期接触光敏性化学物质或正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过度日晒后皮疹会加重。

    预防日光性皮炎要遵循“ABC原则”:减少户外活动,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紫外线高峰期;外出携带遮阳伞、佩戴宽檐帽、穿长袖衣裤和手套,选择深色、密织、UPF>25、UV透过率<5%的织物;选用宽防护光谱、高保护指数(SPF30+,PA+++)、光稳定性高的物理性防晒剂,外出前15分钟涂抹,长时间户外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男性也要重视防晒。在高辐射环境中更要加强防护,阴雨天同样不可忽视防晒。

    ■06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头版 A01“上海健康播报”开播送“解药” 记者 顾金华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