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并深刻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问题与核心课题。关于职业教育,明确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锚定了方向坐标。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育人矩阵,系统推进“大思政课”与专业教育、产业实践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力求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关键作用,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坚持“五育并举”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持续推进实践育人机制体制的完善,强化统筹协调力度,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与阵地,凝聚全校力量,形成实践育人的强大合力。在顶层设计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将实践育人全面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以及“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之中,不断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发展新局面。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以爱国主义教育筑牢德育根基,以创新实践激发智育活力,以传统文化传承强健体育精神,以艺术熏陶提升美育素养,以职业技能培养深化劳育内涵。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是党带领着英雄烈士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我们也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因为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于跃跃在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开展主题团课时如是说。
为进一步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清明节当天,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团委与建筑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联合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赴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及金山烈士陵园开展“铭记历史祭英烈 知史爱党砺初心”清明祭扫主题活动。
近年来,在学校“大思政课”格局下,像这样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例如把课堂搬到田间,把电商直播和无人机技术等课程向合作社开放;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以亲历者视角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中侨大学拔河队取得首届全国大学生拔河锦标赛双料冠军,我校师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荣获龙舟赛事三等奖,实现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奖牌零的突破。2025年上海市文联知识产权保护普法教育,我校学生作品参展数量占全展的1/3,学校艺术团队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多项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学校推动五育融合的举措密不可分。”于跃跃举例介绍说。
坚持弘扬志愿精神
深化实践育人价值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整合校内外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实践育人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有效打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育人壁垒。
学校以“人人参与、人人治理、人人展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做实项目、做强体系、做大文化,把自身改革发展融入学校深化改革工作大局中,不断探索具有专业引领、需求引领和创新引领的志愿服务文化组织的体系化探索,成为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当代中国青年运动。
“这是我负责的第100场志愿活动,圆满成功!”2024年11月24日,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总决赛在该校成功举办,而本次活动是康博同学负责组织的第100场志愿服务活动,他在校的3年时间里,从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到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志愿时长超1200小时,组织志愿者参与活动超10000人次,这些都是他成长的见证。
“我校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制定《中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编写《青春闪耀中侨》原创主题歌,推出《中侨青年志愿者20周年》成果册,举办志愿者文学大赛,创作一批蕴含思想性、现实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汇聚成更加鲜明的志愿文化,滋养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鼓励更多有为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该校团委副书记薛飞如是说。
此外,该校还构建“4+12”青年志愿服务体系,聚焦国家战略、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和社区服务。圆满完成进博会、世博会等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彰显青年担当;立足社区需求,联合金山区开发13个适老化服务课程,推
动专业服务进社区;融合思政教育,在张堰镇小学等开展理想信念课程,构建党团队一体化培养链;打造“共青团助力微心愿”品牌,开展“5458小红花”项目,帮扶了40所学校1400余名学生,创新开展“云支教”等项目,形成“1+X”支教模式,并将成果转化为模拟政协提案。
有努力也有收获。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团中央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7项省部级集体荣誉,受到新华社、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坚持创新驱动
丰富实践育人模式
在育人模式上,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也进行了不断探索。
“我们不断丰富实践育人的内涵与形式,发挥创新驱动优势,打造实践育人新生态,引领青年踊跃投身大战大考,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青年建功立业搭建更宽广的舞台。”该校团委书记黄杰介绍说,校团委主动探索职业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思创、专创、赛创、科创、产创”五位一体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立“一二三”课堂立体循环的双创育人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中侨大学还以创新驱动发展,多维度服务青年成长。打造双创育人格局,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获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首批“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以“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培育职教特色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区域联动,与金山团区委联合成立金山(上海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中心,参与金山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与金山区共建“金山一中侨”15公里创业服务圈,连接来自各方资源,打破物理空间壁垒,形成上海本科职教特色的三个双创教育圈;依托“张堰·中侨乡村振兴学院”,实施“强雁”“金种子”计划,推荐13名学生挂职村居团支部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地区、园区、校区”三区联动优势,联合实施“电商直播帮扶计划”“抓马直播人才培养计划”“新苗结对计划”等3项创业扶持行动,举办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电商直播、乡村民宿创业经系列活动等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活动,助推特色农创项目落地;与老字号品牌丁义兴联合举办长三角大学生创新大赛,涉及包装设计、电商直播两个赛道,为老字号注入了新活力,助力老字号品牌弘扬中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