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明上河图》,大家都很熟悉,可上面的1659个小人物,又有多少人道得出他们的故事来呢?上海90后独立插画师陈汉煜将绘制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未来30年的创作计划,并在网络上以短视频的方式向大家娓娓道来,在年轻人中收获粉丝无数。让我们走进他的画室,走入他眼中的《清明上河图》。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从文物修复到插画师的艺术之路
采访到陈汉煜时,他刚从敦煌出差回来。他受邀参加在5月8日举行的“汽水音乐派对·天空之下”,在当地创作了最新作品《塑像前的工匠》。
虽然这是陈汉煜第一次前往敦煌,但这个上海小伙和莫高窟的缘分早在多年前便开始了。“我本科学的是文物修复专业,大四开始在上海博物馆实习。我临摹过一幅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当时带教老师评价说,我画的眼睛太‘媚’了。直到我站在敦煌一个个洞窟前,亲眼看到这些雕像和壁画时,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立刻拿起笔,决定重新画一幅!”
陈汉煜坦言,在上海博物馆的两年里,自己一边实习一边考研,虽然累,但收获也多,“当时接到的最多的任务,不是修复书画,而是为展览画各种海报插画。每个展览风格各异,需要我不断去调整和适应,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技法和思维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特展——“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需要出一本与展览相配套的绘本《手绘文物世界史》,谁会是最好的人选呢?23岁的陈汉煜出现在了名单上。
“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我会挑选一些比较有叙事性的场景。”陈汉煜回忆道。比如在画“刘易斯棋局”这幅作品的时候,他联想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罗恩在下巫师棋的场景,经过考证,电影中用的棋子原型正是刘易斯棋子,“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出现了真的棋子‘站’在那里的场景,于是我就把它画了出来,效果非常好。”据悉,绘本中的27个场景中融入了整整100件文物,在天马行空的画面的背后,蕴藏着的是海量的信息和严谨的细节,这都让初出茅庐的陈汉煜受益匪浅,“现在不少人评论我的‘《清明上河图》小人物的故事’系列有一种蒙太奇的效果,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的吧。”
看似一帆风顺其实遭遇N次滑铁卢
经过两年的备考,陈汉煜终于成功上岸,考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学位。其间,博物馆、美术馆、出版社、策展人递来的橄榄枝络绎不绝,涉及插画、海报、壁画、绘本……渐渐地,这个画风多变、思维严谨的大男孩在圈子里开始小有名气。
陈汉煜夜以继日画着这些定制款的时候,也在寻思着有朝一日可以出一本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之后,名为《海底深处》的儿童读本终于在2021年出版了,从文字到绘画,都由他一人包揽,“一开始,我的自我感觉相当好,认为这本向宫崎骏致敬的作品,一定会广受喜爱。但结果却是啪啪打脸——第一批只卖出了6本! 这次滑铁卢也让我静下心思考,想要真正成为一名独立插画师,我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画风多变等于没有风格,我必须要有独树一帜的代表作。”
在朋友的建议下,那一年,陈汉煜开始尝试当代艺术,作品还入选了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当时原本以为,这可能会是我未来的职业方向,但是戏剧性的是,我把这幅画挂在网上卖了整整两年都无人问津。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一边画着定制款维持生计,一边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在忙忙碌碌中,我研究生毕业了。”陈汉煜回忆道。
2023年夏天,陈汉煜被前去上海博物馆拍摄《何以中国》的导演组直接点名,邀请他为节目设计海报。这次的跨界邀请,对他而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准备海量参考图片早已成为了陈汉煜每次动笔前的必修课,从而确保大到历史背景,小到器物纹饰,都要有依据、有出处,这样的工作习惯和剧组的工作标准不谋而合。
在画海报的同时,陈汉煜也不忘从纪录片中吸取经验,汲取养分。在他看来,片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的细节是最考验学术水准的,而且在精准还原的同时,还要保证画面的美感。这不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吗? 虽然载体不同,但是精神一致。他顿时坚定了信心,要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持续生长的新起点。
只要有料成为故事大王不是梦
2023年一整年,陈汉煜被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所填满,等所有项目做完收尾工作,已经是2024年年初了,当原本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被翻到下一页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新年里,居然一个项目都没有!“坦白说,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是有点慌的。但是又转念一想,这样的空窗期,不也正好是一个安心创作自己作品的好时机吗?于是,大四时候的那个念头又冒了出来——那就是为《清明上河图》上的1659个小人物画画。”
陈汉煜告诉记者,如今大家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小人物的故事”系列其实已经是3.0版本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用自己的画法去重新描绘,画了几张后觉得这样拷贝的意义不大,因为没有‘灵魂’。我平时画画的时候喜欢听书,于是便开始尝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每个小人物,为了让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每选定一个,我都会查阅大量史料,结合个人创意与当时的社会风俗,为角色取名字、写小传,然后再正式动笔画。再后来,我开始尝试用短视频的方式,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续写一部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我把《清明上河图》的1659人画成了盲盒,小人物也值得被记录。在宋朝时代背景下,这些没有名字的人,他们的身上,会有什么故事? 今天要画的是贪财的小兵——周不义。”这是最新上线的作品《贪财的小兵》里的开场白。《北宋的外卖小哥》《不得志的王梁》《有难处的木匠》《来借钱的父子》……“《清明上河图》小人物的故事”系列保持着几乎一周一更新的速度,目前已经“讲述”了38个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陈汉煜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了故事的主角,饱满细腻的情感,出人意料的情节,张力十足的画面,收获了近5000万的播放量。
当记者问陈汉煜是如何保持永不枯竭的创作状态的时候,他笑着说:“谁说的,我现在就处在瓶颈期! 不是没有故事,而是如何更好地‘讲’故事,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打破自己之前的程式。”说着,他从工作室的里屋拿来两本书,一本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一本是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这是他最近正在研读的作品。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