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都市

咳咳咳“中招”了吗?

我国近期新冠阳性率上升,上海疫情呈阶段性低水平波动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2108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阳了,发烧,嗓子疼,咳嗽还挺厉害。体温都到39度了,赶紧来医院看看。”“发烧,脚酸,咳嗽,浑身酸痛。来测一下是不是感染新冠了。”最近,不少市民因感染新冠前往医院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显示,4月我国门急诊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而上海监测数据也显示,近期新冠疫情呈现阶段性低水平波动。本轮疫情峰值较低、病例症状较轻,报告病例中多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上海疫情呈阶段性低水平波动

    前两天中午,市民李女士突然感到浑身一阵发冷,起初她以为是开空调着凉了。可到了傍晚,这种寒意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开始伴随着阵阵头痛。回到家后,一测体温:37.8℃。短短两小时再一测,体温就蹿到了39.2℃。再用抗原一测,原来是新冠“中招”了。

    李女士告诉记者:“最近明显感觉身边咳嗽的人多了起来,坐地铁的时候能听到好多人在打喷嚏。出门都会戴上口罩,回家就赶紧洗手。”

    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4月(3月31日-5月4日)全国哨点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相对北方省份略高,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经逐渐趋于平缓。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明显增长: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新冠阳性率有所上升:新冠阳性率从3.3%升至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本市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高峰有以下特点,一是与上一次高峰间隔长,距本市上一波疫情高峰(2024年夏季)已近一年;二是疫情峰值低,目前疫情水平低于2024年夏季高峰;三是病例症状轻,报告病例中多为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本市新冠病毒活动强度呈阶段性低水平波动趋势,预测5月中下旬本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将趋于平稳。

    在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三甲医院的急诊和发热门诊,新冠患者的比例也有上升,但总体就诊人数并不多,内科诊室基本等待一到两位就可以看到病,检验处和药房也都无需排队。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发热门诊均常规储备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同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虽然身边频频有人新冠“中招”,但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高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与人群抗体水平有关,本轮新冠小高峰距上一波高峰已近一年,很多人针对新冠的抗体水平已经下降。

    普通人无须过度担忧3类人群要注意

    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确实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但即便是像“感冒”,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至于如何做好防护?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新冠防护做好以下三点: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室内通风换气。就医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建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以下3类高风险人群要注意防范: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对于他们来说,新冠病毒可能是致命的。建议他们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此外,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时别硬撑,应及早就医,进行检测治疗。高危人群尽早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或免疫治疗,可降低重症风险。

    据预测,5月中下旬本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将趋于平稳。此外,专家表示,新冠检测不必非要来医院,现在不少外卖平台也推出了检测服务,市民可以在家完成采样送检,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干预。高危人群可以根据医嘱,尽早服用民得维、先诺欣等特效药,对抑制病毒复制,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这些药物在各医疗机构和药店都有配备,且可以使用医保支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7咳咳咳“中招”了吗? 记者 顾金华2025-05-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