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温多雨,人员流动增多。疾控机构监测研判,预计病媒生物、自然疫源性等传染病风险将会有所增加。
以科学防护之盾,抵御夏季健康风险。11日,国家疾控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答公众关心的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等热点问题。一起查收这份“健康度夏指南”。
筑牢高温下的“健康防线”——
近期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怎样用好这项健康气象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介绍,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五个等级。当预警图上出现橙色和红色时,分别代表高风险和极高风险,需要警惕并做好健康防护。
“处于橙色预警时,重点人群要避免外出;处于红色预警时,户外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出现不适症状时立即停止作业。”潘力军说。
重点呵护儿童假期健康——
春夏季是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儿科专家建议家长们帮助孩子做好防护。
“疱疹性咽峡炎最典型的症状为急性发热,并伴有咽峡部疱疹,后期形成溃疡后,孩子可能会更加疼痛,影响进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钢说。
专家指出,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多数患者5天左右自愈。但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热、精神差、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若孩子患病期间同时出现了手、足、臀等部位的斑疹,还需考虑手足口病的可能。
呵护好儿童暑期健康,家长和孩子都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居室通风。此外,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适当运动,增加孩子抵抗力。如果孩子患病了,应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洪涝灾后防范次生健康风险——
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洪涝容易带来水源污染、病媒滋生、环境恶化等问题。
潘力军说,灾区居民务必选择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绝不饮用生水或来源不明的水。食物要彻底煮熟,不吃腐败变质、淹死病死禽畜及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及时清理环境垃圾、淤泥和积水,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避免接触疫水至关重要,接触后出现发热、腹泻须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触史。
当科学防护成为全民共识,就能有效抵御夏季健康威胁,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清凉。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