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他是埋首于试卷与公式间备战高考的高中生;屏幕里,他是B站上拥有67万粉丝的高中“数学老师”。点开他的视频,评论区里不乏真正的老师留言:“来学习了。”这个17岁的UP主云凌(@云凌Sapphire),正以同龄人、学长甚至“小老师”的身份,为高中生、大学生乃至高中教师拆解数学难题。在这场双向的知识传递里,他也在享受着攻克数学堡垒的独特乐趣。
青年报见习记者 林千惠
分享欲“破土”,小老师“萌芽”
云凌第一次在B站上传视频,是2022年。还在初二的他,分享了长达一小时的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课程。这部“处女作”至今播放量已突破10万,弹幕有1433条。三年来,他在B站共分享了436个讲课视频,包含数学、历史、物理等,目前主要聚焦于数学题,为高中生们提供难题解答。
“我从小分享欲就强。”云凌回忆。小学英语课前五分钟的自由讲台,他常是踊跃的尝试者。初中因成绩优异,更成为同学们频繁求教的小老师。他觉得自己“天生就喜欢讲题”。浏览B站知识区博主的分享,一颗种子悄然埋下:“面对难题,我会有畏难心态,于是我便想,如果我也像博主一样讲题,就能给自己直面难题的动力了。”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云凌在B站开设了账号“云凌Sapphire”。
未曾预料,第一期视频发布仅一日,播放量便破万。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于是,沿着自身的学习轨迹,一系列中考相关课程的视频接踵而至。升入高中后,他瞄准了数学,系统梳理、讲解遭遇的典型难题。经年累月,他已成为B站知识区众多学习者信赖的“赛博老师”。
现学现讲,学生视角反成优势
“初中时数学并非我的强项,但讲课让我发现数学的乐趣,它逐渐变成我的优势学科。许多压轴题,远非想象中那般可怕。”云凌坦言。他记忆中考得最好的一次是149分,唯一失分是因为用了一个不能写进解题过程的“野路子”。
坐拥67万粉丝的“数学老师”光环令人艳羡,但对一名高中生而言,其压力非比寻常。如今他的课程主打“高考数学培优专题”,要为学生剖析压轴题的解法,自己必先吃透、练熟。如同所有同龄人,这些知识于他也是初遇,自然缺乏资深教师的经验积淀。为快速掌握,他祭出“绝招”:开讲前两周,他需埋头翻阅各类教辅、习题,筛选精华,梳理脉络。“唯有见识过绝大多数相关题型,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方法体系,才有底气清晰讲授。”他说。
相比反复锤炼多年的教师,备课难免卡壳。他清晰地记得一期关于“非对称韦达定理”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强配韦达定理”板块,备课资料里的解题步骤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把数学群、数学博主问了个底朝天,又转战B站搜寻相关视频,前后花了一日一夜。“第二天下午茅塞顿开,我十分兴奋。随后我整理出完整思路,寻觅方法相似的题目验证,最终就有了课程里‘对称式封闭性与强配韦达定理’的板块。”
正是这般“攻坚”历程,赋予云凌讲课时难能可贵的学生视角:资深教师经验丰富,一些步骤在他们眼中不言自明,讲解时或一笔带过。然而,恰恰是这些被略过的细节,常成为学生卡壳的痛点。“我刚刚被难题‘虐’过,体验鲜活,自然会将困住自己的难点掰开揉碎,讲得透彻。”他说。
学习撞上授课,挑起多重任务
周末的闲暇,他大多交给了录课。工作日苦读,周末授课,是否感到枯燥?云凌摇头:“我举个例子,三月份我出了排列组合大合集,现在已经有50万播放量了,这样我学习的时候,看一眼视频的数据,就会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能学很久。”当然,若数据低迷,情绪的低谷亦难避免。
没有团队支撑,这名高中生独自包揽从录课、剪辑到上传的全流程。最初的讲义颇为简陋——拍下题目便开讲。如今,他已有意识地优化排版,内容也逐字逐句打出来,虽难及名师讲义的精致,这份质朴却吸引了越来越多求知者步入他的“课堂”。粉丝数如滚雪球般增长,十万,二十万,直至突破六十万大关——规模堪比某些省份的全省高考生。
“初三时,我有个视频上了B站热门,同班同学刷到了。周一我回校时,全班同学都‘炸’了,一传十,十传百。”他回忆。等到高中,不少同学都知道他的“副业”,有一些老师还会在班级里提及,让学生们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最晚知道的,竟然是云凌自己的家长,“别人家长告诉了我妈妈,我妈妈蒙了,瞒着我看完了我所有的视频。”但对他的账号,妈妈表现得很淡然,只是叮嘱云凌学习和做视频之余“好好休息”。
面对低谷,暂停与重启
云凌承认,做视频带给他快乐,但在某个时间段,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当更多人的眼睛看着我,我也会担心负面评价,在意别人的目光。”有时他“兴高采烈地去备课”,结果一看弹幕,有人对他的视频挑三拣四:“你课讲得很烂”“叽里咕噜说什么”,他会怀疑自己,而和其他职业UP主一样,他也面临一定的数据焦虑:“我对我的视频播放量有一个判定值,如果视频反响不好、数据也不行,我就会怀疑自己。”
回归现实,身为普通高中生,他也有同龄人的烦恼。初中时,他在学校成绩拔尖,但进了尖子生云集的高中,他的成绩显得不再那么突出:“就像从天上掉下来,面临落差感。在竞争的压力下,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学业,又如何克服焦虑?”
这自然是个问题。高中头一年,他在适应期滞留了很久:在数学上花的精力太多,每门科目的难度也比初中高不少,各科间难以平衡,一时间措手不及。同时,做UP主的烦恼和学习的烦恼交织在一起:“刚上高中的时候,我想拓展自己的受众,于是从讲难题转为讲普通的题,但同类型的视频很多,视频数据越来越差。”对他来说,视频的“负反馈”,无疑给困惑的成长期雪上加霜。
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后,他干脆停止了更新,只在小号上开了学习直播。“每日学习时拿一个摄像头在旁边拍一拍”,把做视频这件事轻量化。私下里,他把时间投入到课程中,多学、多练,将网络上的恶评抛在一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云凌觉得,自己迈过了那道成长中必然遇到的适应期。“攻克、调整好我的心态后,我成长了很多:学业上有进步,在做UP主这件事上,也因为有足够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内容变得更有深度。而且备课相当仔细,会再三检查优化。因此我对自己产出的内容有充分的自信,那些恶意的评价就很难影响到我了。”17岁的云凌平静地说。
不确定间继续探索自我
让云凌自豪的是,在B站,“高中生学习UP主”并不是别人关注他的一个噱头。很多人先是觉得他讲课好,接着诧异地发现他是一名高中生。
私底下,云凌有自己的粉丝群,管理员都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学生。一个群叫“纯数学习题交流组织”,只准讨论数学,氛围很平静:有人默默发题,其他人则默默解答,各司其职。在群里,既有初高中生,也有“眷恋高中生活”“愿意提供指导”的大学生。另一个群,则叫“学习小窝”,云凌的同龄人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烦恼:成绩、高考、未来的前景,都是高中生高度共鸣的话题。“大家都在吐槽不一样的东西,但很有共情。”云凌说。
有趣的是,云凌既被他的观众视为网络上的良师益友,也被看成高考的竞争对手。“评论区会说你是我的竞争对手,我觉得压力很大、我要更加有动力,我认为这是非常良性的竞争。”云凌笑道。
谈到日后的规划,云凌说:“目前我在学校排名100名上下,考985没问题,我自己想挑战浙大。”但目标并非那么明晰,他补充,也可以去师范类学校,因为网络教课让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讲课这回事:“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讲课,现在课程的产出很稳定,账号运营得也不错,应该会一直做下去。”至于学什么专业、未来又做什么,教书还是全职做UP主,他还不确定。但无论如何,对这名高中生UP主而言,探索是未知的,也是快乐的。而不确定本身,正是少年们可以继续为之拼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