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盛夏的浦东川沙新镇,金灿稻浪间跃动着一抹抹生动的“小黄帽”,他们化身“绿色小侦探”,在课堂汲取生态智慧,在林田河流中触摸科技脉动——一场暑期“小小探险家解码低碳未来”生态实践课,正悄然为浦东的低碳发展图景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更为国家“双碳”目标下培养新时代生态公民写下生动注脚。
课堂筑基,解锁绿色密码
一开班,公益科普课堂便成为点燃好奇心的“绿色充电站”。被赋予了“小林长”身份的孩子们不仅仅是自然观察者,更成为“森林小卫士”“树苗守护者”。课堂上,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林长制的意义——从国家到社区,林长层层守护着每一片珍贵的绿色,以此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埋下了守护绿色家园、履行“小林长”职责的种子。未来,他们将是森林资源的小小监督员和宣传员。
护水行动课程中,川沙精细办、河长办的讲课员聚焦生命之源,带领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上海“一江一河”及川沙纵横交错的河网。课程不仅深刻揭示了水污染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的链条,更系统介绍了上海强有力的河长制组织体系,以及公示牌、举报电话等全民监督利器。
舌尖安全保卫战上,“小米粒”开启行动。浦东新区商务委的老师们将课堂变身为“舌尖实验室”。围绕日常零食点心,孩子们化身“健康小卫士”,火眼金睛辨识隐患,在热烈讨论中深刻理解食品安全与个人卫生的密不可分。一堂课,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金钟罩”,更在幼小心灵埋下可持续消费的种子。
田野实践,感受低碳浦东脉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怀揣求知热情,“小探险家”们奔向广阔天地,实地解码浦东绿色发展的“超酷科技”。
在川沙新浜村的优质稻米加工基地,孩子们追踪了一粒稻谷从称重、脱壳、抛光到智能烘干的全流程。工作人员揭示奥秘:依托高科技设备和中央“智慧大脑”,不仅最大化锁住稻谷营养精华,更能实现精准控温、大幅节能降耗。科技赋能下的“粒粒皆辛苦”,闪烁着环保与效率的双重光芒。
走进拜耳耘远农场这一再生农业的前沿阵地,孩子们经历了一场科技震撼。室外,生机盎然的试验田展现生态种植魅力;室内,智慧农业“黑科技”扑面而来:强壮种子、精准灌溉、定制“营养餐”、全天候“电子眼”监测系统……最令人惊叹的是农场“智慧大脑”管理平台。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大气、土壤数据实时呈现,科学决策优化生产,实现土地更健康、产出更高效、资源消耗更低。这堂“田间STEM课”,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如何以智慧与创新,践行低碳发展之路,为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提供“浦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