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冷梅
本报讯 “长安,是天下所有人的长安。”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先锋话剧《长安十二时辰》将于2025年10月5日至6日在上海YOUNG剧场·主剧场上演。这场备受期待的演出已正式开票,票务信息一经发布便引发关注。
马伯庸“长安系列”IP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夏天,据其著作《长安的荔枝》改编的同名影视作品热映。紧随其后,话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于7月末在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成功上演,凭借独特的盛唐美学和先锋表达,收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在申城掀起一股盛唐文化风潮。
此次升级亮相的话剧《长安十二时辰》由西安话剧院出品,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YOUNG剧场主办,深圳晶英文化演出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该剧以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上元节为背景,在万民和乐、璀璨华美的节日表象下,潜伏着一场颠覆长安的惊天阴谋。故事采用“双男主”多线索叙事,将“守长安”与“乱长安”的宏大主题诗意交织,理性与疯狂的抉择在舞台上激烈碰撞。疑云密布、环环相扣的情节,引导观众深入其中,与角色共思共感。
该剧在精准叙事中大胆留白,使故事更显扑朔迷离,余韵悠长。它既再现了大唐长安繁荣恢宏的盛世图景,也揭开了尘封历史中芸芸众生的鲜活面孔,勾勒出深植于华人心中的“长安”这一不朽意象,展现了大国安宁背后不为人知的守护与牺牲。
话剧《长安十二时辰》打破了传统盛唐剧繁复、暖色调的刻板印象。它以简约抽离的表演风格和强假定性的舞台设计,呈现出极具反差感的当代审美,模糊了时空界限,塑造出古今交融的“长安”概念。悬挂于舞台上空的长安城微缩沙盘模型,唐三彩风格的角色服装,散点流动呈现的长安市井画卷,以及金色流沙勾勒的宫殿轮廓,共同以大写意手法将“长安”浓缩于方寸舞台。剧中,象征长安百姓集体意志的古希腊戏剧歌队(一种群体表演形式,用于评论剧情或代表民众声音)、充满形式感的肢体语言、“锣”与“鼓”的象征性对质,以及开场万籁俱寂中唐玄宗扮演者的娓娓道白,都彰显出强烈的先锋戏剧特色,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剧中,闻染一角被赋予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从“故人之女”升华为长安百姓集体意志的代表。她视制香为传递善与美的语言,借香法往来于各国,播撒善意,承载着“天下长安,和合共生”的理想,呼应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以闻染为代表的长安百姓关于平凡理想的独白,深深牵动着观众内心最朴素的情感共鸣。
当古装历史遇上先锋表达、国风潮流碰撞盛世大唐,传统与当代在此交融,写意与繁华于此辉映,热血与悲壮交织,荒诞与狂欢共舞——一场气势恢宏的长安传奇邀观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