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3时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恢复开放一期和二期区域。昨天,上海持续高温天气,但前来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的市民仍络绎不绝。青年报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眼下正值暑假,除了众多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前来参观,还有不少老师来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寻找资料。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段历史”
“嘘,现在进入博物馆了,不要乱跑,也不能大喊大叫。”上午10时许,80后家长盛琳琳和朋友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进入淞沪抗战纪念馆。一进入场馆她就小声地叮嘱孩子们,而两个小朋友也立即安静下来,跟着妈妈一起看展。
“我朋友昨天刚从温州来到上海,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孩子来淞沪抗战纪念馆了。”盛琳琳说,身为80后,从小学习历史就对抗战史感触格外深刻,也希望孩子从小了解这段历史,“我是在南京上学的,对抗战历史体会更深,现在虽然已经是和平年代,但那段历史不能被忘记。”她坦言,现在孩子年龄比较小,对很多知识还理解不了,只能先带她到场馆里感受一下,以后再通过一些小故事等慢慢给她讲解这段历史,“包括《南京照相馆》等反映抗战历史的影片,以后也会带着她看,让她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开学读高二的巨玺源和妈妈8月13日刚从西安来到上海,14日就赶到了淞沪抗战纪念馆,“这段历史在课本上学过,上海也是抗战的重要战场,所以这次来上海就过来看一看,增强一下知识”。
“深入了解史实讲给学生听”
昨天上午9时,淞沪抗战纪念馆刚刚开放,00后历史教师唐可玮就跟着师父、80后历史教师荣芳芳来到淞沪抗战纪念馆,从“血沃淞沪——淞沪战役主题展”到“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她们不时一起研究,看得很仔细,2个多小时才看了一多半。
唐可玮是土生土长的宝山人,来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过很多次。她表示,比起小时候,如今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展陈内容丰富了很多,布展的顺序也更加优化。“我是在宝山长大的,对这段抗战历史很熟悉,现在展馆里的布置更让人身临其境,也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真实的历史。”
“我们知道这次淞沪抗战纪念馆是重新布展,所以一听说恢复开放就特地来看看。”因为学校离淞沪抗战纪念馆很近,荣芳芳经常来,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展陈很熟悉。参观过程中,她觉得展览很多地方做了优化调整,“沉浸感更强了,资料也非常丰富,按照时间线补充了很多史料”。
荣芳芳说,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坐落在宝山的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山的学生不管是自发还是学校组织,经常来参观。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自己在参观中除了更深刻地理解抗战历史,还会不时地思考怎样利用好这样一个优秀的场馆资源,将学校课堂和场馆课堂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坐着学,也要动起来,在行走中感受。所以我们也在思考,不管是第二课堂还是双师课堂,以后能不能跟淞沪抗战纪念馆联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这段历史。”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反映两次淞沪抗战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战全过程的主题场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是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展馆入口处,就有为青少年提供的研学手册。馆方表示,将始终围绕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聚焦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注重发挥纪念馆在“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