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白酒味、薄荷味、川味火锅味、溪边花香水味……现场快把人香迷糊了!一缕香气,可能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一平方米的空间,也能展开一片无边的天地。
昨日,由上海科技馆主办,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策划的以“闻香”为引、以科学为媒的沉浸式博物体验——“一平米博物馆·闻香识世界馆&AI调香实验室”在奉城高级中学正式落成。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各种让人愉悦的气味,更能打开一扇闻香识世界的窗,感受科技与调香艺术的融合。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与香气对话,科学种子正发芽
香气是无声的诗,是跨越千年的密语。从尼安德特人指尖残留的草木芬芳,到现代实验室里分子跃动的精密舞蹈,人类与香气的对话从未停歇。
上海科技馆重点打造“一平米博物馆”科学教育品牌,以微型化、主题化、场景化的展陈方式,把优质博物馆资源精准输送进校园。此次“闻香识世界”主题展,依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香精香料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一个融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美学与AI科技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空间。
在这里,观众不仅能浏览香料文明长廊、探秘芬芳图谱、鉴赏与香文化有关的器物与各款香氛,还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萃取香氛。
奉城高级中学高二学生高安琪担任展区讲解员,她佩戴上脖戴式气味播放器,当电视画面依次出现巧克力、冰淇淋、白酒、薄荷、川味火锅、溪边花香水等意象时,气味播放器上的小孔便开始精准控制微气流,散发气味。她十分期待,未来可以常来体验和探索。
融合科技,劳动教育有新意
走进“一平米博物馆”,仿佛步入浓缩的香味实验室。每件展品都不只是“展品”,而是可感知、可体验、可想象的科学故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带来多款创新香氛产品:“朴玩足汤”足浴球散发植物芬芳;“薰衣草助眠四件套”释出安神香气;复方精油“植集说”助力身心放松;“舒心香萱”传递东方香韵与嗅感科学。
馆外绿地种植了薄荷、百里香、紫罗兰等十余种香草。未来,学生将组建养护小组,记录生长、制作标本、开展实验,这片香草园既是自然教室,更是连接课堂与自然、科学与劳动的教育新空间。
“闻香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告诉记者,这是奉贤区首个以香精香料为主题、依托高校建设的“一平米博物馆”。展馆虽小,却是联结科学人文、历史未来的桥梁,更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平台。
资源辐射,馆校合作“育”未来
活动现场,“一平米博物馆”名誉馆长、科学副校长、小馆长、小讲解员一一接受聘任。名誉馆长与科学副校长将以专业背景长期指导展览运营与内容优化;学生担任的小馆长、小讲解员则深度参与日常管理与讲解,在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为展览注入持久活力。
当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附属奉贤奉城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标志着奉贤教育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迈入新阶段,进一步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向高中教育辐射。
活动现场发布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奉城高级中学共建的“香精香料”科创拓展课程、“香料香精基础与应用实例”课题,将高校科研资源与中学教育场景深度融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知识,培育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我们把AI调香实验室建进中学,把芳香植物种进校园,让教授带着课题走进中学课堂——希望高校资源赋能基础教育,让中学生切身感受应用科学与创新精神的魅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表示。学校将联合上海科技馆进一步拓宽“闻香识世界”辐射面,并携手奉贤区将上应大附属奉贤奉城高级中学打造为创新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