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都市

经济能级新突破 消费活力新迸发

静安亮出“十四五”成绩单: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关口

记者 刘春霞

本文字数:2648

    LV路易号已成为静安新地标。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2024年静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达36万元,是2020年的1.5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2.2亿元,居全市前列;全区亿元楼92幢,居中心城区首位……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静安区亮出了“十四五”成绩单。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集聚最潮的品牌 打造最优的环境

    静安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国际化程度高,高端要素集聚,服务经济发达,长期走在全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列。“十四五”以来,静安坚持发扬优势,发挥中心辐射功能,持续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的同时,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型消费,集聚最潮的品牌、提供最新的体验、打造最优的环境,商业消费活力实现新迸发。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商业活跃度、消费繁荣度、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十四五”以来,静安紧紧围绕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做强商业消费这一核心功能,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中心城区首位。

    静安以打造“最国际”“最上海”的时尚消费地标为目标,以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首发经济。2021年至今引进的991家首店中,全球首店有15家,亚洲和全国首店163家,规模、密度、能级稳居全市首位。首秀首展也呈现出“高密度、高频次、高能级”特点。

    静安还不断打造消费场景,增强多元融合的创新力。今年6月底揭幕的路易威登“非凡之旅”项目,跨界融合时尚、文化、创意、消费等多元业态,成为城市现象级地标,产生强大溢出效应。开展两个多月来,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62%,周边商场销售额平均实现翻倍增长。

    此外,“十四五”以来,静安总部经济能级也实现新突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他总部85家,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2家、民营企业总部26家,总部规模居全市前列,总部经济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1.1%。

    高端服务品牌彰显 科创集聚态势明显

    静安区坚持一手抓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6个重点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超85%。

    其中,高端服务品牌彰显。“全球服务商”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8家扩展到目前103家,集中上海1/3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基础好、门类全、机构多”格局。人力资源、咨询调查、广告、法律服务、质检技术五大领域,在全市营收占比超18%,位列全市第一。专业服务业税收贡献比重从2020年的15.8%提升至去年的22.1%。金融服务业进一步集聚,国际财富管理高地建设初见成效,合并重组后的国泰海通总部落户静安,位列全球证券行业前10名,PEI300全球私募基金榜单前10名中进入中国的8家均落户静安,先后获批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和并购集聚区。

    商贸服务优势凸显。商贸服务业占区域经济1/3体量,“十四五”以来商品销售总额保持万亿元以上规模,全区税收贡献200强企业中商贸服务企业占比超六成。新型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从“十三五”末的5.6亿美元增加至14.7亿美元。

    此外,科创集聚态势明显。加快发展数据智能、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了全市1/3的核心大数据企业,全球1/3制药50强巨头落地静安。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 打造更优越的品质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静安着力推动布局优化、载体再造、功能提升。其中,宜居安居被放在了首位。“十四五”以来,静安集中精力推进剩余47幅、5000余证零星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提前7个月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同时,累计实施12个成套改造项目,惠及居民4849户,并提前两年半完成全部2095户不成套小梁薄板旧住房改造。作为首批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所有4907户非成套老公房,已全部完成改造。累计实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1495台,完成近1.5万套(间)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新增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近3000张。

    楼宇更新也成为关键。与业态更新、区域更新、公共服务配套更新等紧密结合,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完成锦沧文华、四季酒店等35幢商办楼宇更新,恒隆广场、梅龙镇广场等23个项目正在推进中,楼宇活力和能级持续提升。

    此外,静安还把风貌保护落到实处,尤其是对作为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的张园,下大力气实施保护性开发,全力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西区一期已成为高品质公共空间和城市发展新地标,东区二期将于明年建成。此外,聚焦低效用地和园区,静安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静安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其中,持续优化公共服务,针对“一老一小”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首创覆盖老年人全周期医养服务的“五床联动”整合型照护模式。建成全国首家“宝宝屋”,“托幼一体”实现全覆盖,率先开设2岁以下小月龄托班。医疗机构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分别是全市平均的1.3倍、1.5倍,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高出全市平均2.3岁。

    同时,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高质量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精心保护修缮106处红色资源。推进文化惠民,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保持全市前列,常年涉外演出超1万场、驻场演出达5000场,均居全市第一。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3经济能级新突破 消费活力新迸发 记者 刘春霞2025-09-17 2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