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9月26日下午,“汇聚英才 引领未来”——2025高层次人才系列面洽活动暨科研文教专场招聘会在上海人才大厦举办。活动聚焦科研创新与文化教育领域人才需求,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助力上海优质科研文教资源与高层次人才深度融合。
本次专场活动吸引了上海多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优质文教机构参与,涵盖基础学科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集中释放百余类高端岗位,岗位需求以博士学历及高级职称人才为主,部分核心研发岗与学科带头人岗明确标注“项目带资”“团队组建”等配套支持政策。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家科研院所的招聘负责人现场解读课题方向与研发计划,明确列出“青年科研基金”“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而高校则重点对接教育管理、特色学科教学等岗位人才,不少单位现场展示了师资培养体系与职业发展路径。
来自浙江的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小张,一早特意乘坐高铁赶来参加此次面洽活动,她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个展位。“上海在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个能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岗位,这次专场活动针对性很强,节省了我大量筛选信息的时间。”
同样,上海大学的小石即将博士毕业,也将此次活动作为求职的重要站点。“毕业后一直在关注上海的科研文教岗位,这次活动聚集了这么多优质单位,能和招聘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研究方向和岗位需求,比线上投递简历要高效得多。”他一边仔细记录着意向单位的联系方式,一边说道。
上海商学院的一名招聘负责人表示,活动精准聚焦科研文教细分领域,到场人才专业匹配度高,短短两小时已收到不少符合核心研发需求的简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设置“线上线下 同频共振”环节,通过“直播专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招聘。邀请5家知名单位进行分钟级的精彩招聘宣讲,并为每家单位预留5~10分钟的互动答疑时间,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运用互联网科技赋能招聘会,增强引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名参与者都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针对不同领域推出系列专场,持续搭建人才服务桥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相关]
AI大模型助推复合型财经人才培养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金融专场招聘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调查评价部部长杨彦辰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金融相关专业生源状况。报告显示,本届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持续优化,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及广大内陆地区,体现了上海金融人才培养的集聚效应和吸引力。面对行业变革下的新形势、新要求,他建议金融、贸易类专业毕业生积极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呼吁社会各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启动仪式上,上海财经大学AI财经开发与服务中心主任张立文教授介绍的“匡时财经教育大模型”成为亮点。该模型由学校自主研发,是深耕财经教育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依托学校经济学优势学科,构建了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已在教学、科研、管理及产业服务等多个场景中深度应用,为创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和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模型实现了财经人才培养与AI的深度融合,为解答“如何培养未来金融人才”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上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