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冷梅
由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阿云嘎与主创团队历时3年打造的音乐剧《风声》,于9月26日在上海西岸大剧院迎来全球首演,将一直上演至10月19日。
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经典IP,《风声》自2007年原著问世,就以“老鬼”的故事打动无数人:中共地下党员“老鬼”被软禁在裘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却在生死关头与敌人博弈,最终成功传递情报,藏着“绝境里的坚韧”。
音乐剧《风声》改编自这部同名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与深邃的精神内涵,塑造了特殊年代中无名英雄的群像丰碑,折射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阿云嘎曾在创作分享中表示:“这部作品是给过去英雄们的一封‘致敬信’,你以为的岁月静好,皆因有人曾在风雨里负重前行。”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在音乐编排上,音乐剧《风声》以管弦乐为基底,将细腻的编曲与戏剧紧密结合,让旋律成为推动剧情与外化角色内心的关键力量。音乐总监、指挥赵纪昀从去年的音乐会版本开始接触音乐剧《风声》。他当时听完音乐会,便主动致信阿云嘎与巴特尔,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它虽然只是音乐会版本,却已经能牢牢抓住人心,让我三次落泪。”
比较典型的曲目,像剧中角色顾小梦和李宁玉合唱的《知己》,诗意的歌词配着悠扬旋律,把两个女性角色的心事全唱了出来:既有对光明的渴望,也藏着“牺牲小我”的勇毅,听得人心里发紧。编曲、音乐监督巴特尔也拿“鸽子”来比喻这次的音乐创作:“麦家的原著本身就是很好的IP,就像一只鸽子,我们通过编曲编舞,把鸽子的翅膀延展开来。”
在舞蹈上,音乐剧《风声》打破了传统的舞种界限,以抽象写意的现代手法,将裘庄风云的暗涌与角色关系的张力视觉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