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诗书传家 何以上海

听他们讲述海派文化之魂

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798

    本报讯 记者 郦亮 江南文化之韵,海派精神之魂,如何在家族的脉脉书香与先贤的拳拳初心中传承流变?近日,“金山人文丛书”系列文化沙龙第二讲“从南社出发,说江南家风传承与海派文化精神”在中版书房·长宁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南社后人及文化学者,共话文脉传承,吸引了众多市民读者到场聆听。

    1909年,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爱国青年发起成立南社。他们以文字革命为职志,成为辛亥革命前后最重要的一股爱国文学力量。上海,正是南社的主要活动中心。南社先贤们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他们诗词明志、办报兴学,用激扬文字唤醒国人。作为见证近代上海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南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上海的文化变迁。

    在嘉宾分享环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姚昆遗谈了他眼中的南社人的诗书传家和家国情怀。姚昆遗也是南社后期主任姚光之子。姚光作为南社骨干人物,一生践行“诗书传家、家国情怀”的理念,其子女将五万卷藏书捐赠给上海市文物保管会,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首批重要馆藏。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姚光日记》整理者陈颖从图书馆理念、图书馆实践、变私为公的捐书活动三个方面,指出南社成员观念的领先。她提及柳亚子时就曾直言:“藏书而不许人读,与藏石何异!”南社社友为图书馆捐书的不在少数,柳亚子、高燮等人都捐出毕生藏书,他们的藏书至今仍是各大图书馆珍贵的馆藏。南社社友“爱书、藏书、用书、献书”,为近代图书馆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基础。

    据悉,“金山人文丛书”系列文化沙龙旨在深度挖掘与传播金山乃至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次第二讲活动为市民理解上海城市精神谱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8听他们讲述海派文化之魂 记者 郦亮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