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文艺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跟随“青春探潮员”Fu大爷,体验“文艺特种兵”的百变玩法。用一天时间打卡位于静安区苏州河畔的青年夜校、位于黄浦区南昌路的公益视障书店和上海大世界的沉浸式小剧场,实地解码Z世代追捧的文艺消费新体验。令人欣喜的是,在上海共青团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创意正在形成集聚效应,为解码青春经济找到破题路径。
青年报记者 冷梅
鼓点铿锵
青年夜校这么玩儿
苏州河畔,竟然藏着如此宝藏的音乐发烧友聚集地。推开ECHO打击乐体验馆的门,从门内传出来的动感节奏瞬间让周身充满律动音符,踩着盘旋而上的楼梯,“菜就多练”一幅主张明确的卷轴也不免让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ECHO打击乐体验馆与印象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夜校不同,这里更像一个音乐爱好者的乐园。透过窗户,苏州河的波光与室内的鼓点交织。在这里,年轻学员的笑声和鼓点声混在一起,店长吴圣恺说:“青年夜校可不是只有‘我教你学’的单一授课模式,在这里除了学到新技能,还能交朋友。”
吴圣恺介绍,青年来这里不仅是学一门技能,更是为了释放压力、寻找同好。“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喜爱的社交理念,更是情绪消费的潜台词——不是买一件东西,而是买一段快乐的体验。”
光的书店
亲手触摸城市温度
午后的南昌路梧桐浓荫蔽日,在这里藏着一家“非典型”的新华书店,“逆光226”非视觉文化书店主打的是视障公益主题。“逆光226”书店活动策划Flora拿出一本盲文书,循着上头凸起的圆点介绍道:“这些触感立体的凸点,就是盲文。我们会让每一名进店的普通读者都来摸一摸,体验一下。我们想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字的温度,用另一种视角去看世界。”
有趣的是,在35平方米的小店里,处处藏着暖心细节:沿街盲道直接延伸至店内,平缓的坡道、圆滑的扶手消除了所有障碍,把“无障碍理念”践行到极致。书架上,盲文书与普通书籍并排摆放,无障碍阅读器随时待命;摆台上的非遗文创,都是残障人士手工制作的蜡染和布艺作品。“这里空间虽不大,但是每一处都有我们的匠心在。这不仅是一个文创销售区,更是给残障人士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Flora说。
此时,店里还有几名慕名而来的视障读者,他们常常以书店为纽带,在这里体验正常社交,参加文艺品鉴活动,感受书籍之外温暖人心的力量。
文艺赴会
在小剧场看出好戏
如今的上海大世界,哈哈镜依旧在,可是对于众多年轻人来说,它更是体验多彩文艺生活的宝藏地标。
沉浸式剧场《开关SWITCH》就是大世界里的一个爆款IP。该剧执行制作人丛宇佳介绍道,该剧制作团队几乎都是95后、00后,这些年轻的创意人不但懂市场,也更懂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一年内,这部剧在6城演了1300场,票房近2000万元,30岁以下观众占比75%以上。”
灯光暗下,好戏开场。观众不是正襟危坐地看剧,而是踏入秘密通道,跟着演员在剧场里穿梭,时而被突然出现的“鬼魂”吓出一身冷汗,时而又被演员的搞笑台词逗得哈哈大笑。
丛宇佳解释说:“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来点刺激的,‘既怕又爱’的那种,他们消费的可不是剧情,而是找到情绪的释放出口——尖叫和大笑都是他们的解压方式。”
新眼光
聚焦新青春
这次体验“文艺特种兵”的一天,最大的体会是,之前自己确实孤陋寡闻了。在印象里,青年夜校是老师台上讲课学生下面学习的地方,没想到还可以一对一学习架子鼓;没想到在上海大世界的小剧场沉浸式戏剧这么火爆;没想到在新华书店里还能体验视障患者的感受。通过此次探潮活动,我也感受到了上海的不断创新发展。
——Fu大爷
“青”力相助
绑定情绪价值
激发青春动能
从苏州河畔的鼓点到南昌路的书香,再到大世界的剧场尖叫,青春经济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当青年夜校变成兴趣俱乐部,当书店成为公益阵地,当剧场变成沉浸式乐园,上海的文艺消费,早已被注入了新活力。
团静安区委与团黄浦区委锚定青年消费需求,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推动青春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团静安区委以活动为纽带串联商业资源,上海夜生活节市集、“路易威登非凡之旅”志愿服务等活动精准对接青年聚集场景,联动青春小店推出超3000张七夕专享礼券,覆盖多元消费领域。借助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助力小店实现流量变销量,同时孵化云里米线等小店主理人,促进后街经济与街区发展共生共荣。
团黄浦区委以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为依托,广泛动员各行业青年共同构建多维青年友好消费生态。在南京东路,国企青年团队积极参与打造“谷子经济”集聚带,新世界FUN肆街区、百联ZX创趣场等项目成为二次元消费新风向,自营IP“新铛集”实现销售额超500万元;构筑50个沉浸式小剧场“演艺星空间”,上海影迷节在青年创意推动下联动多业态,吸引超20万人次参与,构建“观影—消费—打卡”闭环;青年力量同样积极推动“首发经济”发展,参与引入泡泡玛特、Farmer Bob等全球首店,助力百联TX淮海成为潮流文化策源地。
团静安区委与团黄浦区委虽路径各异,但均抓住青年消费核心——静安以“活动引流+媒体造势”激发小店潜力,黄浦靠“IP孵化+场景再造”打造消费地标。未来需进一步强化青年参与感与归属感,让青春经济既“接地气”更“可持续”,真正成为街区更新的内生动力。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