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为中心、以研究为纽带。10月24日,2025年度上海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培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全市高校、地区团组织、医卫、科研院所、中小学等领域近200名成员齐聚一堂,围绕数字化研究方法、青年群体新趋势等前沿议题深入交流。今年立项的188个课题,既涵盖“情绪经济”“青年价值观”等生活议题,也聚焦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国家战略,呈现出跨界、融合、多元的研究格局,展现了上海青年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探索与担当。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从解码情绪消费到助力乡村振兴
购买“禁止焦虑”的水培香蕉、“薪水翻番”的小番茄等桌面摆件,以及泡泡玛特盲盒、Jellycat、Labubu等潮玩……情绪价值消费正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来自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郭福英提交了一份名为《“情绪经济”兴起背景下沪上青年消费价值观发展研究》的课题,针对年轻人热衷于购买带有情感符号的商品的现象开展调研。
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的姚江关注的话题是“青年服务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他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支持下,在相关直属单位成立青年突击队,承担农业执法、检疫检验、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农技服务、监测调研等急难险重任务。
“部分农口青年长期服务在农村一线,扎根基层,形成了一种持续的服务‘三农’机制和城乡青年互动模式。”作为课题负责人,他深感在“十五五”规划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这一课题不仅为上海“三农”工作提供多维度宣传,也凸显了城市青年在弥补农村人才流失、增强乡村人气方面的重要作用。
研究力量的广泛汇聚,是本年度青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的一大特点。2025年度立项课题共188项,涉及60家单位904名研究人员,覆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跨领域、跨条线的合作机制,使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既焕发出蓬勃的学术生命力,也增强了应对现实问题的战斗力。
数字赋能打造智库新生态
据了解,培训聚焦青年研究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创新方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授课,旨在支持课题团队把牢研究方向、筑牢理论根基、明确实践路径、提升成果质量。授课专家指出,“十五五”时期,青年研究将在议题设置、理论创新和方法更新等方面进一步担起学术使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技术等为研究方法创新提供动能,数字技术的嵌入将让数据采集、推理过程、成果呈现等面临重大研究模式创新;面向未来,青年研究需要强化数据质量、构建数字底座,精准把握青年群体新特征、新趋势和青年工作结合点、着力点。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介绍了创新实验室产品为课题开展提供的载体支撑,并欢迎研究团队在高水平研究和智库产品上合作共创。其中,“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重点追踪青年消费、社交等行为轨迹;“热词监测AI实验室”聚焦青年文化热点与研究新趋势;“中国城市年轻力指数实验室”围绕年轻力评价,构建起5个核心观测维度,共30多个指标。
2025年度上海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紧扣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需要,以国家战略、城市发展与青年健康成长为坐标,形成18个选题方向,包括“两个结合”视域下共青团培育时代新人研究、智媒时代提升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深化共青团青年工作品牌及典型案例研究以及“十五五”期间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趋势研究等。
据悉,2025年度上海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于6月启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科研院所研究团队踊跃参与,共提交573份课题申请。下一阶段,各个课题将开展分组互学互访及中期汇报交流等活动,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青年研究成果及转化,为“十五五”时期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