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中文播客里藏着怎样的公共价值?

媒介学论坛在沪举行,探讨展现公共对话新图景

记者 刘昕璐

本文字数:743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为期三天的“媒介学:智能时代的都市社会——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5)”10月26日在上海落幕。论坛顺应当今人文社科研究的“媒介转向”普遍趋势,提出“中国媒介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关注当下中国智能媒介创造的都市社会新现实,探索媒介推动人和社会关系演变的新可能。

    其中,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中文播客头部平台“小宇宙”App联合发布《“对话的力量”——中文播客的公共价值报告》。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报告主编李梦颖介绍,报告通过最新数据揭示了中文播客用户的画像和行为特点。

    中文播客听众,以女性为主,占比高达68%;年龄上,青年是绝对主体,18~35岁的用户占比超过83%,25~35岁的核心用户群占45.17%。

    在媒介使用行为上,播客用户的首要特征在于深度参与。用户日均收听时长达79分钟,在发表过评论的用户中,人均评论字数为432字。这些互动并非单向留言,23.7%的单集评论区出现了多轮对话。此外,用户跨分类探索新内容的特点鲜明。近半数用户订阅超过10个不同分类的节目,在月收听100小时以上的重度用户中,这一比例超过80%。

    这表明,播客听众不仅愿意投入较长时间收听播客,并且倾向于发表长篇幅的评论、进行深入互动,同时积极拓展自己的信息圈、打破“信息茧房”,挑战了传统认为短视频时代用户倾向快速信息消费和被动接受算法推荐的刻板印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6中文播客里藏着怎样的公共价值? 记者 刘昕璐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