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的璀璨舞台上,有这样一群青春身影,他们以专业志愿服务与热情笑容成为展会中亮眼的“小叶子”。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徐子懿和马小涵,凭借独特的技能与丰富的经验,在志愿服务中脱颖而出,用行动诠释着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多面手”徐子懿
持证上岗,做好充足准备
“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上海青年风貌,是我一直以来的期待。”谈及成为“小叶子”的初衷,徐子懿眼中满是坚定。截至目前,她的志愿时长已突破1700小时。从马拉松赛事到各类展会,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长期服务到两年西部计划的实践,丰富的志愿工作让她积累了扎实的服务经验。在西部计划期间,她参与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统筹统计工作;在机器人比赛裁判组工作中,她学会应对突发状况,练就了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
“志愿服务的核心在于细节,而安全保障是细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徐子懿主动考取急救证,“虽然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但持证上岗能让我在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更好地服务进博会,徐子懿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学习常用英语词汇语句,确保能与国际友人顺畅沟通。
此外,她通过地图与线上培训课程熟悉展会布局,以便为游客和参展商提供精准指引。
“播音员”马小涵
长期实操,让服务更有温度
如果说徐子懿的优势在于“硬核”的急救技能与丰富的服务经验,那么马小涵则凭借声情并茂的播音主持能力,为进博会志愿服务注入别样活力。作为上海海事大学艺术团秘书处秘书长,马小涵日常负责协助团委统筹管理八个艺术团,涵盖行政协调、演出统筹、活动策划等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学会高效统筹安排,也培养了细致耐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她说,这些能力将帮助她更好地做好进博会志愿工作,让她能从容应对突发情况,高效解决问题。
曾担任学校电视台播音部部长的经历,更是让马小涵在服务中别具优势。为提升播音主持水平,她坚持自我训练与模仿练声,不断优化语音语调和表达节奏,长期的实操积累让她在面对公众时自信从容,更懂得用声音传递温度与情绪。“在进博会会议中心志愿者岗位上时,得体的表达与仪态能让嘉宾感受到专业与亲和。”马小涵说,无论是与嘉宾交流,还是为参展人员提供指引,她都能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服务更具“人情味”。
“我被‘小叶子’青春温暖的志愿氛围吸引,也希望在大型展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认为,“小叶子”对她而言不仅是一份志愿服务工作,更是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当收到上海海事大学发放的“小叶子”大礼包,拿到双肩包和U形枕,手握沉甸甸的衣服和工牌时,她真切感受到被认可的仪式感。“我感觉看到了自己在会场间奔走、微笑服务的样子,既紧张又期待。”她期待在服务中学习细节之美,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用真诚与热情迎接每一位来宾,让这段经历成为大学生活中最闪亮的一页。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