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顾金华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昨日发布消息,《2025年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7500台自动式体外除颤器(AED)》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已提前超额完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AED设备8190台,这一成果标志着上海在构建“黄金四分钟”急救体系、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且坚实的一步。
作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AED是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的核心设备。据近年数据统计,上海市每年约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这一数据清晰表明,社区已成为院前急救的“主战场”,也因此成为AED配置工作的核心发力点。
据悉,此次AED增配实事项目,明确将居民小区作为AED定点投放的核心区域,重点推进落实本市1000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占全市小区总数约50%)至少配置1台AED,同时统筹在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公园等其他重点公共场所增配设备。项目原定目标为2025年底前新增配置AED设备7500台,使本市AED配置水平超过50台/10万人。截至当前,全市提前完成7500台的既定目标,1000人以上大型居民小区的AED覆盖率显著提升,重点公共场所的设备补充工作也同步完成,初步构建起“社区为主、多点辐射”的AED布局网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