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二宝妈。最近在妈妈圈里,一档名为《我们的爸爸》的综艺节目非常流行。其中,一位来自上海的“霸道总裁爸爸”引发了广泛讨论。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季明律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年轻的爸爸,来和我们聊聊“爸爸带娃”那些事。
记者 杨力佳
二宝妈:
英国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曾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老师。”这句话真的成立吗?打个比方,它就像说“一盘宫保鸡丁胜过100粒维生素片”——虽然逻辑上有漏洞,但情感上却格外“下饭”。
节目中那位“霸道总裁爸爸”,无论是不是人设,都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陪伴时间往往远少于母亲,甚至存在“缺位”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哪些影响呢?
季明律老师:
这种现象被称为“父亲缺位综合征”,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问题:
社交能力弱:表现为社恐、过度讨好他人,或在团队中缺乏领导力;性格缺陷:尤其是男孩,容易缺乏担当和主见,甚至成为“妈宝男”。
二宝妈:
作为两个男孩的母亲,我深有体会。为了避免“妈宝男”的出现,我会刻意创造孩子和爸爸的独处时间——比如一起看比赛、运动,甚至打游戏。关上门,这就是他们的“男生宿舍时间”,而我会主动退出,让他们在男性互动中自然习得社交能力和性别认知。
季明律老师:
除了对男孩的影响,父亲缺位对女孩的成长同样不利。例如,有些女孩可能将“霸道总裁文学”误认为恋爱模板,进而影响未来的婚恋观和亲子关系。
此外,2024年《中国家庭教育环境报告》显示,父亲的焦虑感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季老师建议,家庭成员应根据各自性格特点明确分工,让父亲在育儿中获得“存在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缓解焦虑。
关于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最佳模式”。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钢铁直男”,关键在于灵活应变与坚持原则的结合——刚柔并济,耐心陪伴,才是做好父亲的核心。
二宝妈:
父亲的成长,需要时间、耐心和家庭的共同协作。无论是综艺里的明星爸爸,还是现实中的素人父亲,唯有主动参与,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爱如山”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