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漪
2025年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于4月26日开启首日线下体验,全市多所职业院校立足专业特色,为中小学生打造了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魅力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非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
非遗传承和以“AI”为首的前沿科技是今年职业体验活动中的两大元素。
中华职业学校以香道文化为载体推出“小小香艺师养成记”,学生通过手工制香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项目设计者周老师表示:“随着香文化复兴,调香师、香道培训师等新兴职业逐渐兴起。我们希望为青少年开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业路径。”孩子们将香粉填入模具,脱模后点燃香篆,祥云、莲花纹样间流转千年韵味。“闻着香气仿佛‘穿越’了,我想当香艺师!”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道。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则以“走进宋代点茶,感受国风雅韵”项目,带领体验者学习宋代点茶文化、认识宋代点茶器具、体验宋代点茶技艺,一盏兔毫茶盏,一柄竹制茶筅,一匙研膏茶粉,松涛点雪,茗战遗风,击拂间泛起雪沫乳花。
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非遗体验:红木嵌银丝书签制作”现场,银丝与红木的敲击声此起彼伏,非遗技艺的匠心精神在年轻一代手中重焕生机。
另一方面,AI科技在体验中被广泛运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丝路小使者:AI+跨境电商”聚焦AI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引导学生为非遗产品设计全球推广方案,既保留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又拓宽学生对职业领域的认知边界。
还有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AI智绘创想家’——创意徽章制作”等活动,以AI技术辅助徽章创意设计,带领体验者实践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流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前沿体验。
更令人惊叹的是,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和前沿科技进行了融合。
沉浸式体验点燃职业热情
在中华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打造的“手偶剧场——简易纸偶制作”现场,孩子们从作为“观众”欣赏纸偶表演,到制作纸偶、自己上台表演,实现了视角的变化,也体验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日常。而在另一边,“小小高尔夫球杆定制师”项目今年新增了球杆握把定制的环节,让体验者可以进一步了解高尔夫球杆的构成和保养,也让之后的推杆和挥杆体验更丰富。一名体验的学生感叹:“原来保养球杆也有这么多学问!”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的“小小造船师”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学生亲手组装船模,了解船舶制造的精密工艺;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电子昆虫创意DIY”则通过组合电子元件与DIY组件,创造出充满童趣的机械生物。机械蜻蜓触须灵敏,活灵活现的大螳螂……科技与艺术在体验者的指尖碰撞、融合。
在体验者全情投入的同时,还有一群学校志愿者在这里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薛同学是学校“线连世界——网线制作与网络知识拓展之旅”项目的一名志愿者,他主要负责在“服务器机房打卡点”为体验者讲解机房的主要构成,他表示:“向小朋友们传授知识,让我对专业更自信。”该项目负责人高老师指出,由学生志愿者主导项目流程的设计,既巩固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也提升了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