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为青年如何在社区发力献策 大学生可通过社区学校“进社区”
2019-01-26 要闻

社区里多了不少年轻工作者。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很多社区常见中老年人的身影,却较少见到年轻人,如何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命题。

大学生可通过社区学校“进社区”,由退休干部“传帮带”,并由相关院校开设社工专业(业委会工作方向)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小区业委会履职能力……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为如何吸引年轻人进入社区纷纷建言献策。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周胜洁 陈晓颖

建议大学生作为补充师资

参与社区学校的课程教学

此次,引导青年进社区受到了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方曦的关注。从事学生工作的他,此次专程带着《引导青年加大参与,加强社区学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走进两会现场。提案以青年进社区为导向,鼓励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学校建设,为社区学校提供师资支撑。

方曦在走访调研了徐汇区的几个街道后对社区学校很感兴趣。“社区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兴趣为主,服务对象多为中老年人,这是一个能够服务、凝聚社区居民的载体。”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比如可以作为补充师资参与社区学校的课程教学,这也是青年走进社区平台的突破点之一。

据其介绍,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就与所在辖区的江川路街道结对共建,大学生进社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常态化的机制。如学校法学院的学生参加了街道司法所的志愿服务活动,调解居民纠纷,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普及法律常识,每年参与的人数有上百人次。也有社团的学生参与临终关怀服务,他们正积极拓宽关爱渠道,走进社区,关爱老人。

学生艺术类社团进社区也深受居民欢迎。如民乐、舞蹈类社团送表演进社区,插花、书法类社团则将一堂堂体验课送进社区活动中心。“青年走进社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发现社会的多样性,这对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很有成就感,其实在社区能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从社区角度来看,方曦觉得,青年作为新生力量,他们的激情和创造性能给社区带来更多的活力。“如果生活在社区的青年群体,能够用闲暇时间投入社区管理和事务中,社区的和谐度和综合环境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针对大学生群体因为上课等原因,无法错开时间走进社区学校服务的问题,方曦建议,能否通过适当的协调和联络,或是对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持续推进青年进社区。“我觉得青年走进社区,除了积极参与到业委会的事务中,也可以通过社区学校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年轻人也需“传帮带”

建议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社区

“这两年我进入小区居委会,明显看到社区多了不少年轻工作者。”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凤懋伦观察到,随着上海社区自治的进一步推进,一批学历高、综合素质强的年轻社工通过招考进入到社区一线工作。“他们有激情、有才能,但我在调研社区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年轻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凤懋伦表示,部分社工缺少社会工作经验。有些社工因居住地与工作社区相距太远,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暖心”服务而受到居民质疑。凤懋伦关注到此情况后,建议社区退休干部发挥余热,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社区对年轻工作者的“传帮带”中。

“青年社区工作者在为街道提供新媒体传播点子、策划青年社区活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会在工作中应对老一辈邻里纠纷时束手无策。”凤懋伦在调研时也关注到年轻人在社区的“双面性”,一方面,他们为社区服务注入了活力,但这些青年社工在处理“家长里短”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凤懋伦与身边的多位退休朋友沟通,在交谈过程中感受到退休干部政治素质较高、领导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特质。“特别是他们长期从事各种管理工作,了解政策、法规,虽然人已退休,但其体力和能力足以胜任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可参与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工作,‘传帮带’一批年轻社区工作者。”

昨天,凤懋伦提交了一份《关于发挥退休干部作用,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提案。他建议有余力的退休同志回到社区之后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务。在具体操作层面,他认为,先要过“意识关”。即社区群众需要通过广泛宣传了解社会共治和社区自治的要求,认识全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在营造社区自治氛围时,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可被调动起来。此外,居委会或是业委会工作者也可“主动出击”,与辖区内退休干部建立联系,让他们为基层社区治理发挥作用,为“强本固基”贡献力量。

建议通过专业院校培养人才

提高小区业委会履职能力

昨天,市政协常委,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靖带着一份《关于提高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履职能力的建议》的提案走进“两会”现场。

据其介绍,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本市共有住宅小区12000余个,成立业主大会并产生业主委员会的有近9300余个,创建率居全国之首。业主委员会是住宅小区治理中的“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的基本成员。根据目前的规定,业主委员会要履行的各类职责主要涉及业主自治、物业使用、物业服务、消防安全、电梯安全、噪声防治、住房租赁、绿化环卫等几十项工作,有些情况复杂的小区就更多。

在他看来,目前,本市还存在住宅小区业委会长期不能正常履职,不作为、乱作为,与业主或物业公司矛盾激烈等问题。各街、镇主管部门虽动足脑筋加强培训、改选等,但收效并不理想。上述状况虽症状各异、产生的原因多种,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技能的问题。总结下来,主要有业委会成员年龄偏大、身体弱;业余兼职无精力;知识结构不匹配;工作能力不到位等。

针对业委会成员年龄偏大,心有余而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匹配等症结,赵国靖建议,开拓业主委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渠道。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专业院校培养。可选择一至两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在吸纳物业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业委会工作方向),招收本科生或高职生以培养业委会工作后备人才,也可为业委会现职人员提供培训。

他强调说,强化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有效培训是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应改变以往培训中的内容单一、形式粗放、课时压缩的状况,要注重培训成效的考核,要避免培训经费被各种名义瓜分。培训机构也可考虑让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来承担,师资中应配备相当数量的有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要使受训者真正能学到做好业委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及理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我们应该为业委会提供专职工作人员,现在的年轻人就业不易,这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此举也是提高业委会履职能力的重要保障。”赵国靖建议,应参照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形式,由专职人员(类似居委会内的社区工作者)长驻业委会了解其活动情况,协调成员关系,辅导各项工作,并参与处理日常事务,以减轻业委会成员的压力,使他们能把精力集中到调研与决策中去。业委会专职工作人员应该是业主自治领域的专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其名称可称为“业委会干事”,或“业委会秘书”“业委会辅导员”等。考虑到业委会专职工作人员来源及经费的困难,可参照由市住建委、民政局、财政局、地税局联合制订的《关于培育的扶持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参与住宅小区公共事务服务的指导意见》(沪建物业联【2016】205号)精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根据业主委员会需求向其提供业委会专职工作人员。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周胜洁 陈晓颖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