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遵服务接力队回沪 “支医支教”将青春献给公益事业
2019-02-04 青年

走访贫困户。

大河镇义诊。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凤冈沿江小学的送教活动。

余庆中学送教活动。

日前,首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遵接力队已完成为期半年的志愿者服务,回到上海。去年7月,为加强沪遵两地的合作交流,上海的8名志愿者赴遵义开展志愿活动。其中医务人员5名,教师2名,社会工作者1名。他们前往遵义市及下属桐梓县、正安县、习水县、湄潭县及凤冈县,开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所服务的县均为贫困县,其中桐梓县、正安县及习水县为深度贫困村所在县。

青年报记者 李金哲

8人赴遵“支医支教”尽己所能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这是首批赴遵接力队队长王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团队共同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的初心。王蓓告诉记者,“作为一支‘支医支教’团队,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技术优势,希望尽己所能,在服务单位发光发热。充分发扬团队的协作优势,传播广大民众关心和需要的知识和理念。”

王蓓,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生,与她一起同行的志愿者还有:金山区漕泾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一级行政执法人员张磊磊、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张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院康复治疗师苗成、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祝永标、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心理教师张莹、松江区立达中学教师绍荣,以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赵伟红。

在他们的服务下,帮助当地百姓建立康复诊疗厅,为妇产科医疗团队带去人工破膜等新技术、新理念,与当地教师交流,带去3D打印等科技课堂的建设经验……

在服务期间,为增强服务百姓的健康防病和文化教育意识,志愿者团队有计划地开展了以“凝聚青年力量,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巡回议诊送教活动。半年时间,组织活动达14次,其中议诊送教11次,走访贫困户1次,帮扶捐赠1次,学习班1次,活动受益人数累计3000余人。

缘于十年前的情谊,王蓓负责组织策划了土城站和余庆站2场送教活动。王蓓介绍,2008年她在读研期间曾资助过两年余庆中学的贫困学生,如今她资助的3名学生均有所成就。她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能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2018年10月,决定继续资助两名同学。这一举动再一次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

从缝隙里挤时间,虽然志愿者们都分散在不同县,但每次一起做志愿活动,他们就将临时党支部活动也融入社会实践中,一共开展5次组织生活会,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和遵义会址,在红色圣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为了加大接力计划的社会知晓度,团队还建立和维护了自己的公众号“沪遵青年志愿者”,共计推文20篇,单篇最高阅读量1111次。他们事迹还获得当地媒体两次报道。

半年的时间,他们将专业扶贫落到实处,将青年的爱心热情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14次深入 开展“议诊送教”

“议诊送教”是此次赴遵团队创立的核心服务品牌。他们集聚青年力量,助力精准扶贫,王蓓表示,每一次社会实践,他们都认真调研,集思广益。制定详尽的计划书和安排合理的预算,最后汇总成报告。

2018年7月25日,遵义市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携手西河镇卫生院,开展服务群众义诊活动,医生祝永标参加了此次义诊活动。他回忆,“当天的义诊持续了近3小时,我们上海的专家最受欢迎,从义诊开始到义诊活动结束,咨询我们的病患一直都在排队,我耐心地为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问诊、把脉、开处方,并耐心解答前来就诊群众的各种问题,对其健康症状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并给予饮食建议,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把我们上海的温情,上海的关怀传递到最基层的病患之中。”

这次议诊让他看到了当地百姓对医疗的需求,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沪遵两地的文化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心理生理等相关知识。

天桥镇是凤冈最远的乡镇,号称“凤冈的西藏”,距离县城72公里,沿江小学是距离天桥镇中心最远的学校,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从学校步行到镇上需要两小时左右,山路蜿蜒曲折,出行十分不便。这所学校的幼儿混凝班、一年级、二年级,一共仅有23名学生。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上了崭新的校服、学习用品,为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送上了工作制服、生活和工作用品,为学校送上了教育教学物品。三十年如一日,陈校长说:“我的家在这里,天桥镇漆坪村地势偏远,独立一隅,能让每一个孩子有书可读,我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有成就感!”

令王蓓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天中午,他们学校的师生共进午餐,“让我们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的是仅3岁的小朋友能够自己打饭,不吵不闹地把一碗饭吃得一粒不剩。23个孩子在一间拥挤的小教室里秩序井然、互帮互助地吃完午饭。”他们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贫困家庭中的贫困学生,且多数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关爱,课余时间仍需帮助家里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或做农活家务。

这样的走访,他们半年时间进行了14次,足迹遍布遵义下属7个县区:遵义市,习水县、桐梓县、湄潭县、凤冈县、正安县、余庆县。王蓓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我们生命中也有有限的一面,那就是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在消耗自我;但我们的生命中还有无限的一面,那就是我们的抱负、欢乐和献身精神。”他们凝聚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和当地的百姓带去新的希望。

5次支部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赴遵的8位志愿者中有3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团员,还有2位群众。张亮表示:“我们团队里党员人数等各项条件均符合成立临时党支部的要求,在上海团市委的支持下,及时成了临时党支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们服务的地点分散,往来交通不便,组织活动有着各种这样的困难,但他们争分夺秒,在团队每一位成员迎难而上的不懈努力下,利用品牌“义诊送教”集体活动的契机,依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党团建活动。

他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起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感受红色峥嵘岁月;一起为移民社区居民义诊、共祝祖国母亲国庆华诞;一起学习上海进博会知识;一起参加红色征途——遵义半程马拉松活动、感受红城、增强体魄;一起参观会议之都、转折之城遵义、聆听感受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些理论精神的指导下,赴遵志愿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青年力量,为当地百姓发挥光和热。

回忆志愿全程,抵沪后张亮还特意写了几句话:“半载遵义、遵道行义、沪首遵、汇红城、八人成团肩并肩;红城六月、义诊送教、党支部、聚贤才、精英荟萃谱新篇。”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