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书价“水分” 再谈尊重知识
2019-02-26 文娱

书籍承载的是知识与思想,书价问题总能牵动各界关注。

图书价格大幅上涨是去年至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读书人的切身利益。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书价上涨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而社会舆论也从当初支持涨价发展为更为谨慎。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书价已成不可承受之重

在春节期间,读者顾先生带着儿子去书店买学习用书。他告诉青年报记者,他第一次感受到购书的“心如刀割”。仅仅五六本书用掉了400多元,而在过去这些钱足以买十几本书了。“国家不是在推全民阅读吗?如果书大家都买不起了,还说什么全民阅读?”

在近一两年中,图书价格经历了大幅飙升。“2018年新出版图书平均定价已涨到68.5元。”不久前,由京东与开卷公司联合成立的京开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图书市场年度报告。68.5元这个数字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关注。

书价确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开卷公司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新书定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新书价格为52.42元,2015年就已突破60元。2018年是68.5元。也就是说短短6年,书价涨了16元,这大大超出了读者收入的增长。

针对这一波涨价,许多出版社都认为,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且有可能继续上涨。而此前舆论也普遍表示理解。其背景就是从2016年开始,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关闭了一批小造纸厂。造纸厂减少,纸张需求依旧,据了解,2018年5月初的4天里,全国就有32家纸厂宣布涨价,每吨涨价幅度达100元至300元不等。而早在2016年年底,普通的胶版纸就已经从5000元/吨上涨至7000元/吨。

挤掉书价中的水分

在反思的声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的话。他认为,出版业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生产力,解决由成本上涨造成的书价上涨。

的确如此,现在存在纸价一上涨就立刻借此过分抬高书价的现象。出版社之所以这么积极,恐怕也有填补“价格战”亏空的这一部分考虑。

现在图书普遍存在“高定价、低折扣”的情况。所谓“高定价、低折扣”就是说,出版社为了满足已具有垄断地位的图书网站开出的低折扣要求,不得不抬高书价,以求回本。“上游成本上涨,下游持续压价,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在出版业工作多年的王旭斌直言,如果网店把折扣压得过低,出版社将不得不提高定价。

从其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图书高定价中还是有水分的。涨价的一部分收入进入了打“价格战”的网络书店的腰包。而问题是,现在有不少读者还习惯于去实体书店购书,尤其是一些童书和教辅的读者,他们很难享受到网络书店那样的折扣,他们受到了图书涨价的正面冲击。所以在对图书涨价表示理解之前还是要先挤掉“水分”再说。

这个其实也就是一个折扣限制的问题。早在2010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曾尝试联合制定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第一部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这则“限价令”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新书网售不得低于8.5折。但因《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是一个行业自律规则,不具备法律效力,并未正式出台。“高定价、低折扣”也随即成了一个悬置长达十年的图书业难题。

于是,书价难免有虚高的成分。事实上,读者对于图书涨价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正如柳斌杰所说,图书涨价应该适当合理。只有挤掉书价中的“水分”,让图书价格真正体现图书价值,再来谈成本控制,谈尊重知识,才有意义。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