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剑锋:人脸识别比任何一种身份认证风险都大
2019-03-04 要闻

谈剑锋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摄

“以人脸识别作为网络支付或是互联网身份认证,比任何一种身份认证的风险都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是个“75后”,曾经也在互联网上有过赫赫有名的战绩——曾是中国第一代“红客”、刷新过“魔兽”世界纪录。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这个委员中的“年轻人”如今尤为关注互联网安全。此次全国两会,他依旧关注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 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

隐患

数据丢失后风险更大

“互联网时代,很多数据的采集很容易侵犯到个人隐私,而这些数据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具有唯一性的,因此会造成诸多风险。”     谈剑锋委员表示,如今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就必须基于大数据,“我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在对大数据提出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保护大数据,如何使用好大数据,如何采集大数据。”

他认为,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采集,比如人脸识别。“本来作为生物特征,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安全,因为长在自己身上,是具有唯一性的,可是正是这种唯一性,也造成了它的风险。”谈剑锋说,人脑子里记的密码如果丢失,可以换一个新的,但是人脸数据和指纹数据,或是任何生物数据,一旦丢失后是不可再生的,一旦丢失,你想想风险会多大?比任何一种身份认证的风险都大。”

危害

罪犯容易“精准犯罪”

谈剑锋认为,生物特征被监管部门使用作为风险防范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在网上作为身份认证、交易认证,那意义完全不一样,一定要慎行。

“现在很多互联网应用跟风用人脸识别、指纹认证等,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谈剑锋表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感受的确就是便捷,但有时候我们选择了便捷,就降低了安全防护,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安全可言,造成了大量隐私数据的丢失。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环境的推动下,数据越来越被无底线的采集,一旦丢失,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攻击和犯罪。

“20年前,小偷偷钱包,一天能偷多少?现在有了互联网之后,数据采集造成的精准定位、筛选,商家可以精准营销,犯罪分子也容易精准犯罪。”

呼吁

需要进行更广泛普及

谈剑锋委员是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也是青联界别的一名委员。他表示,这也是他持续关注互联网安全的原因。作为委员中的年轻人,他需要为青年发声,也始终关注青少年话题。而青少年正是互联网用户的主体,网络使用率是最高的,因此隐含的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风险也可能最大。

此次全国两会,他也会继续就这一话题建言献策。“我觉得作为政府,一是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二是监管要到位,三是执行要严厉。同时也应该更广泛的做一些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让老百姓包括青少年更多的知道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怎么用,而不是一味的因为便捷而丧失个人隐私的安全。”包括不要随意扫描公共场所的不明二维码、不要随便在网站上绑定个人手机号、QQ等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 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