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规划肯努力乐养生的“95后”,“青春代码”是这么钻研出来的
2019-03-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视频 姚佳森/策划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在新时代的召唤下,高校学子应当具有怎样的品格和风貌?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青春奖学经”系列报道,走近四位最新荣获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的上海大学生,通过他们奋进成才的故事,展现当代年轻人“人生有信仰,学术有追求,生活有志趣,未来有梦想”。

忙,是林逸群现阶段的关键词。这名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大四学生是在繁忙的实习中得知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低调的他都没有发朋友圈一表开心之情。能获奖,源于林逸群的努力与专注,他能为解决一个代码问题不吃饭、不接电话,也能为一次比赛通宵备战。一张张奖学金证书、一次次比赛佳绩就是他努力的最好见证。作为未来的“程序猿”,如今的他还在努力不熬夜来保护自己的发际线。

【主角小档案】

姓名:林逸群

学校:同济大学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大四

林逸群(左)和同学在一起讨论课题。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对软件学科有了一个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与代码的邂逅让我意外发现了自己对编程的热情,并一直保持不断钻研,可能这就是我大学里最大的收获之一——找到了自己。所以,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拥有饱满的生活状态,毕竟青春是要奋斗的。 ——林逸群

学习生活   学会规划时间读研继续深造

作为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林逸群当年进专业时可是“一张白纸”。高考时,他自己择了大学,专业则是和父母商议后所定,父母本希望儿子选择金融经济类,转软件工程并不是第一志愿。

中学时代既没有接触过各类编程,也没摆弄过机器人的林逸群,就这么进入了代码的世界,而彼时人工智能刚刚兴起,远没有如今那么炙手可热。

专业学习因为要推导很多公式,所以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这方面让数学功底较为深厚的林逸群有了些优势,所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学科门门成绩都是“优”。林逸群目前研究的方向是深度学习,这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分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写一套算法,形成基础模块,这些基础模块又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场景还原、医疗等各个领域。

如今,大四的林逸群除了要忙毕业设计,每周一次汇报进度外,还忙着公司实习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下班,如果手头上工作未完成,就连双休日都要贡献给公司,这让林逸群初尝“程序猿”的艰辛,也在不断写代码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科生活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林逸群越来越觉得善于规划自己时间的重要性,有空可以多去图书馆自习,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为学习孜孜不倦的努力,林逸群成为荣誉榜上的“常客”,同济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华为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都曾被他收入囊中,而此次所获得的国家奖学金无疑是其中最重磅的一项。“一开始很惊讶,然后很开心,这会是我大学期间最难忘的事情了。”

大学期间,林逸群也遇到过各类大咖,在交流后逐渐明确了今后目标,比如下一步,他就会选择继续读研深造,让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比赛生活   为解决一个bug废寝忘食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全国三等奖……翻开林逸群的履历,一长串的竞赛获奖记录了他大学的努力。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想参加一些比赛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比赛都需要团队参加,林逸群觉得,团队比赛队员分工一定要明确,能不能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写代码的人能不能完美地实现这个模型,写论文的人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建模的思路,都很关键。

参赛时,林逸群一般负责写代码。他还记得大二寒假的时候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拿到赛题到完成论文只有4天时间,最后线上提交参赛作品。当时的赛题是为美国机场建模,解决客流问题。这需要用代码模拟,怎样才能使各个通道拥有合理的客流量,从而提高全球乘客出行的舒适度。

开始比赛后,林逸群和小伙伴们前两个晚上都奋战到晚上12点。第三天下午,他发现有代码写错了,导致结果和实际不符。开始查找问题的林逸群变得极为专注,那种状态下,他可以忘记吃饭,更不会看手机回消息、接电话。那天从下午查到晚上,最终被他找到了差错所在。最后一晚团队窝在学校学院楼一间空教室里通宵完成论文,在论文截止提交前一个小时顺利上传。

没日没夜的四天换来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一等)奖的好成绩,这让团队小伙伴开心了好一阵,“每次参赛都有实力相当的队友,遇到问题也会在讨论中寻找到突破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有收获。”原本不善文字表达的他,还从队友的论文修改中“偷师”了不少技能。

课余生活   动漫、运动、志愿一个不落

动漫、游戏,这些林逸群都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喜欢逛B站看新番,比较钟爱的《全职猎人》让他感受到热血和冒险精神。

绝地求生、文明6……在游戏的世界里,他的“战友们”并非是线上的陌生人,而都是他的同学,有些是高中同学,长久没有见面,有些是大学同学,因为忙着实习、毕设也不常见面,组队打游戏成了他们的社交平台,“我比较喜欢边打游戏边聊天、叙旧,既得到了放松,也知道了兄弟们的近况。”

此外,打羽毛球是林逸群最爱的体育运动,经常和他一起做项目、打球的小蒋就一直很佩服他的运动才能,“他爱科技,也爱运动,还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的羽毛球比赛。”小蒋说,在场上飞奔接球的林逸群,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大男孩,和平时坐在电脑前写代码时的沉着、内敛判若两人,“他绝对是一个很靠谱的队友。”

林逸群还一直觉得,大学生活要过得丰富,除了参加各类社团外,志愿活动同样是一种选择。他曾担任过FIRST科技挑战赛上海站同济大学邀请赛、FIRST中国总决赛、同济大学第二届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的志愿者。

在科技挑战赛上,林逸群担任了引导工作,看到中学生在调试机器人、修改编程的专注时,他颇为感叹,“参与志愿者活动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创新能力。”不断与人沟通让原本内敛的他变得更加积极,社交能力也有了提升。

[记者手记]

不熬夜的“IT小达人”

林逸群很谦虚,明明数学成绩都是“优”,却只说自己数学学得“还可以”。

林逸群很忙,想和他约采访时间,他却为难地说,每天从实习的公司回到学校都要晚上近10点,实习攒经验是他给自己的规划。

这是一名好学习、爱钻研、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的“学霸”。

此外,这名“95后”还很懂养生,那句“注意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他随便喊的口号。

“程序猿”最担心的发际线问题,林逸群也有。他说,有时候一下午都盯着电脑写代码,查bug,无意间用手挠挠头,惊觉桌上多了不少碎发。

如今他正在努力养成不熬夜的好习惯,除非有紧要项目要赶,一般他晚上11点半就寝,还带动了室友提早了睡觉时间。在实习的公司,他也拒绝可乐等饮料,泡起了枸杞菊花茶,他一直紧紧记着“注意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看来这还是一位懂生活的学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视频 姚佳森/策划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